退休后,我最喜欢的放松方式就是发呆是一种特别有趣的事。犹如一棵大树倏然收住风中摇曳的声响,进入了对天地聆听的状态。这是茶叶沉入杯底的安宁,是在苍茫气韵的笼罩下,灵魂的飘然出巡,是风卷云舒前那一阵心神的聚拢和停顿。
想想上班那会,为了养家糊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想着如何去维系同事关系,去应付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去面对领导的各种要求,即使在工作中遭遇批评、埋怨和委屈,为了那几两碎银,也只能忍辱负重。那会,没时间发呆,也想不起来给自己留几分钟发呆的时间。前段时间,有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有些人开车到家后,会独自坐在车里发呆?”其中一个最精彩的回答是:“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静静地发会呆,抽根烟,这个身躯属于自己。”我感同身受。
现在好啦。走完了人生搏击的T台,离开喧哗的尘世,辞别人生跋涉的艰辛,开始安乐地享受属于自己的第二个暖暖的春天。
每天午后,读书是我必做的事。好的文字也是能让人发呆的。比如炎炎夏日,暑气难当,坐在书房里,读着那些被酷暑蒸出墨香的文字,读书的激情与夏天的热烈便交融到了一起,遍身都是文字赋予的清凉。这个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合上书本,看着窗外发呆。听着树上的蝉叫,看着火球似的太阳,可以什么都不想,也可以什么都想。人是轻松的,也是愉悦的。苏东坡说:“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写作也是我每天必做的事。笔耕40余年,长长短短的文章,加起来也有百万多字。虽然没写出个留芳百世的佳作,也没混上个作家协会会员,但我喜欢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的一句话:“所有写作都是一种纪念。”伏案写作,最怕遇到写不下去的时候,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与其焦虑、烦躁,不如“咔嚓”停止。走上阳台,抽根烟,发发呆。我总觉得,那些古诗都是诗人发呆后写下的。“清泉石上流”“人闲桂花落”,若不发呆,怎么会痴上这简单的事物,这纯美的时光?还有那相思,不发呆,怎么就“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爱也是一件容易让人发呆的事。自从八年前分手后,无论是一张照片,一封信,一个物件,都会带我进入发呆的状态。八年了,慢慢地习惯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回忆流逝的曾经。感情的世界里,根本就难以存在好聚好散,总有一个拔腿先走,另一个原地发呆。
退休后,我跑了20多个省市的主要景点,写了十多万字游记。发生疫情的那两年,出不了门,只能宅在家中,在“案中山水”中旅行。行走书中,不用风吹日晒、跋山涉水,免去花钱排队、舟车劳顿,就能徜徉名胜古迹、饱览大好河山、领略各地风情,不知不觉中陷入发呆的状态。清代文人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意在告诉我们,要么去旅行,要么用心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在人的一生中,动与静是互为依存的。也就是说,动静互补是人生的最佳状态。发呆正是进入这种状态的最佳方法之一。每天选择半小时的空闲时间,留给自己一段发呆的时光。慢下来,去品味阳光里的气息。静下来,清空内心繁杂的欲望,让身心归于安宁。
发呆,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