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放荡”误解的一生
2023年8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李白,被“放荡”误解的一生

 

沉寂许久的国产动画电影终于再掀波澜。曾出品过《白蛇缘起》的追光动画,推出了十年之作《长安三万里》。但质量广受赞誉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质疑影片对李白的展现。有人说编剧将李白描绘成了一个放浪形骸的酒蒙子,媚俗权贵。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在我们过往的印象中,李白好像从来都是诗句里所展现的飘逸形象。特别是那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位肆意江湖、对庙堂不屑一顾的诗仙形象跃然纸上。但真相是,李白的一生,始终都对做官有着无限痴迷。问题来了,凭着李白的卓然文采,参加科举难道不是一考即中吗?然而世事难料,李白的父亲李客是名商人。而唐朝法度规定,“士农工商”,商人是最底层、最下贱的阶层,根本不配参加科考。于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李白就只能选择了走干谒之路。也就是拜访各地的名人权贵,希望能攀上关系让自己被朝堂看到。

大唐的诗人太多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也不止李白一个有才之人。一开始,门户下贱又初出茅庐的李白自然少有人重视。可这并没有折损李白的傲气。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经过渝州谒见当时的大名士李邕。因为性格洒脱,不拘俗礼,在宴席上高谈阔论,使得李邕不满。但李白并没有因为李邕的态度有所收敛,反而自比大鹏,写出了《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是李白在说,凭借自己的才学,即便没有李邕的帮助,也能封侯拜相。此后的年岁里,他开始更加频繁地出入酒楼,访山问水,结识权贵,推荐自己。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为唐玄宗献上《明堂赋》,他用赋中的“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等句赞颂明堂的壮丽,盛世的雄伟,以图让玄宗看到自己。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外出狩猎,李白再次献上《大猎赋》。但这些诗赋,都如金针入海,不见回应。骄傲如李白也不得不另想出路。于是,为了摆脱自己商人之子的身份,他选择了入赘的方式。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准备好了,第一次进入长安。他先是向当时深受玄宗喜爱的玉真公主献了诗,又将自己的诗集给时任工部侍郎的贺知章观看。看完《蜀道难》后,贺知章对李白惊叹道:“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还称李白为“谪仙人”。但这次的长安之行并未让李白获得朝廷的关注。

三年后,李白还是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伤,离开长安,继续自己潇洒而又颠沛的人生。又过了八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终于看到了李白的诗赋,对其有了兴趣,决定宣召李白进宫。此时的李白正在南陵家中,接到诏书后,他兴奋地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一切也如李白所愿,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并赐李白做了待诏翰林。他以为自己多年的努力终于被看到,终于可以一展政治抱负。天宝元年(742年),42岁的李白终于来到了长安。

到了长安后,李白写了好多诗。他用无尽的文采和饱满的热情表达着自己对长安的爱意,希望能在这帝国的权力中心有所作为。然而,所谓待诏翰林,说白了就是御用文人,一种陪皇上玩乐的工种,跟唱歌跳舞的乐伎没有任何区别。可李白来长安不是想做这些的。天性放荡的性格,让他在长安交到了无数好友,却也遭到一些人的妒恨。慢慢的,玄宗也对他没了兴趣。

做官,是他最大的执念

天宝三载(744年),李白终于看清处境,上书请求“还山”。

离开长安时,李白在《秦水别陇首》中写道:“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而这次离开长安对李白的仕途之念的打击更大了,李白老了,他开始有了出世的想法。同年,他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 ,成为道士,好像这样,就能彻底断绝自己对做官的渴望。可执念哪能说放下就放下。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天下大乱。此时已经55岁的李白听说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引兵东巡,有自立为王的趋向。这本是造反谋逆的大罪,但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还是决心投奔永王麾下。然而,永王最终兵败,李白也因连坐判处流放夜郎。

但上天对李白还是眷顾的,因关中遭遇大旱,朝廷宣布大赦,流放至白帝城的李白被赦免。于是,他随即顺长江而下,写下了著名的《早发白帝城》。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这也是李白人生的最后一次大喜。之后的他开始辗转江夏、宣城、金陵,始终依靠他人接济为生,生活窘迫。

上元三年(762年),六十多岁的李白在金陵去世,病榻之上,他写下了人生的最后一首诗,《临路歌》。这首诗里,同样有一只大鹏。但这里的大鹏,不再是直上九霄,锐目环宇,而是中途翅膀被折。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的一生,看似豪迈肆意,狂放不羁,实则满是无奈和挫折。从《上李邕》到《临路歌》,李白笔下的大鹏飞不动了,心中的仲尼亡故了,治国安邦的理想也彻底幻灭了。

黑格尔曾说过,每个人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产物。

李白自然也是。回顾李白的一生,做官,是他最大的执念。游山玩水是为了做官,逢迎权贵是为了做官,两次入赘是为了做官,就算是做道士也是因为无法做官的无奈之举。那他为什么非要做官呢?难道古人也喜欢考公务员?是,也不是。

我们如今诵读诗人们写的诗歌散文,都会钦佩其才学,感慨其文笔,觉得他们恍若天人。但在古代,哪怕他们有再高的文采,其实也不算正道。什么才是正道?是儒家正统教育所教授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学子所受到的所有教育,无论经史学问,还是道德修养,最终的目的指向,都是做官为民。

不错,李白的一生或许因为想要做官,做过很多放荡不羁的事,也做过很多在我们如今看来实在不符合他人设的行径。但这都不能作为我们看低他的凭证。李白受制于时代,受制于能力,只能另求他法,自我疏解,但这一切都因他有着最崇高的、匡扶天下的梦想。任何杂质,都不能否认这一点。学识渊博只是李白们能下笔如有神最基础的原因。更让他们被传颂千年的,是那颗哪怕怀才不遇,却依旧心系苍生、胸怀家国的赤子之心。 据《视觉志》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