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充斥着一些低质、病态的短视频,点赞评论流量还挺多。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或夸张恶搞,或打擦边球的短视频,从找素材到拍摄再到流量推广,都有一条产业链。 据《北京晚报》
乱象 低俗短视频流量大
“吹牛大赛开始!”话音刚落,视频中几位打扮简朴、表情略拘谨的人开始一人一句,唱了起来。“我有好几家银行”“我能吃一斤砒霜”“我能救活武大郎”……伴随每个人的夸张演唱,画面背景音不时发出尖锐的哈哈大笑。这条标题文案为“你有这么能吹吗”的搞笑短视频,已获得8万多次点赞,5万多次转发。
有的短视频,还会拿孩子当“道具”增色。一则点赞超过10万次的短视频中,母亲问小女孩,我要跟你爸离婚,你跟谁?没想到小女孩回答说:“男人就像个袜子,拎起来都一个味儿……你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在视频留言中,不少网友表示“这小孩太有才了”,也有网友说,“这是模仿,根本不是小姑娘的想法,她这么小。”
除了夸张恶搞,还有短视频内容打色情擦边球,色情低俗的短视频标题不堪入目。这些内容大多是围绕男女两性关系或生理特点展开,单个短视频多则点赞数千上万次,少则几十上百次。该账号目前为止发布了387条内容,但获赞已近176万,粉丝达96万人。记者注意到,内容风格相似的账号,在该平台不止一个。
与夸张恶搞和擦边色情不同,有的短视频账号更是用“道理”或“理性”来制造焦虑,撩拨社会情绪。这类短视频,流量同样不少。
另一个平台中,打着“人性”旗号的博主,所发布的多个短视频,就制造着焦虑和争议。在一则点赞超7万次的短视频中,该博主说“你没钱,证明你自己无能”“无能你就应该被淘汰,你生什么孩子”;另一则视频中,该博主打出的标题是“怎样与父母和解,谁有钱听谁的”;而在一个获得近2万次转发的短视频中,他又直斥“世界上所有的套路,都是针对善良的穷人制定的”。
“当下受众接受的以短视频为代表的信息服务,数量是暴增了,但质量是下降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曹培鑫说,相比于色情擦边短视频,一些价值观扭曲的短视频危害更大。
刷量 一百多能买一万个赞
为什么擦边色情、恶搞低俗、制造焦虑的短视频,流量不少?多位商家透露,可以靠刷数据流量来赌一把平台推荐。
一名提供刷量服务的商家在收到链接后,表示可以对几个短视频平台的作品刷量,“10000个赞,150元至250元不等;评论10条3.5元。需求量大,还可以送转发量。”商家说,在他这里所有的刷流量数据,都是真人操作,一万个点赞,需要48小时之内完成。
“我们是真人操作,用机器刷量的便宜,但是对账号意义不大。”见记者有些犹豫,其表示这个价格是一手资源的价格,他下面的二级代理,同样的需求,价格会更高。当询问刷几万点赞能否冲一冲“10万+”的热门时,他直言没问题,但是全靠刷量,成本太高了。
另外一个给短视频提供刷流量服务的工作人员则称,目前工作室主要面向市面主流的几家平台,“播放、点赞、分享转发、粉丝,都是有的。”不仅有单点某个项目刷量的价格,还有更实惠的套餐价格。以推广引流一项的套餐价为例,仅需500元,就可以在某短视频平台获得10000个点赞、100万播放量、600次分享以及90个真人评论等等。
其实,在直接刷点赞、评论、转发等流量之外,有平台也推出了对作品投放加流或加热的项目。然而这样的项目,同样被一些商家瞄上,而衍生出所谓的“代投”生意。在电商网站上,就有多个商家提供着“代投”业务。其中一家宣称,“上热门,没效果全额退款”“本店承诺包多少赞和浏览,粉丝或上热门一切以官方数据为准”。而当真正接洽时,商家表示,10元就可以保底15000次播放量和150个点赞,“只包保底效果,其他一律不管。”
花钱买流量,有助于视频冲上热门,获得更多推荐流量吗?采访中,不同商家说法并不一致。有的表示要循序渐进。也有商家介绍,自己的业务中,经常有刷量后获得平台推荐的情形,“我们的投放,就是要带动自然流量。靠数量把作品推进流量池,获得主动推荐。”
对于刷流量产业,已有专家警示,短视频行业背后有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产业链分工也越来越细化。“你想红,就有人负责在前端捧;已经红了想要保持高流量,也会有中间环节的运作。”他说,不仅短视频的生产者,平台也在这个过程中追求盈利,这是短视频背后产业链的运作逻辑。
量产 全网都在“搬运视频”
短视频是如何快速生产的呢?调查发现,一些短视频背后,有产业链前端涌动的“造人设”生意,也有后端快速搬运的“量产”技术。这放大了短视频的同质化、劣质化。
“塑造独特人设定位、展示差异化风格、根据反馈不断优化。”一名短视频推广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其背后有专业运营团队,能根据某个人的情况量身策划,提前定脚本、定镜头。12800元的套餐中,就包含打造人设以及10万粉丝、150条视频策划剪辑、1000万次曝光量等。
调查发现,如此多的劣质短视频背后,还与一个因素相关——为了博流量,一些热门短视频可随意用技术“搬运”或低成本“量产”。
一名自媒体刘老师介绍,只要交费399元,就可以学习其所有技术,赚多个平台的流量费用。其中包括短视频平台,甚至可过审首发。“简单说,去别的平台搬别人的热门视频。通过技术二次剪辑处理,达到原创的效果。”他介绍说,此做法不用拍视频,也不用写文案,三到五分钟就可做一个视频,“全网都在搬运”。
以前述打色情擦边球的短视频博主为例。其第一条视频发表于今年2月,不到半年就靠擦边视频吸引了96万粉丝。在累计近400条短视频中,相当一部分视频的关键词在“炒剩饭”,且更新频率极快,最近一天就发表了25个短视频,不同视频的发表间隔时间最短只有1分钟。另一个同类型短视频博主,使用的内容关键词与其也有不少重合,粉丝则已过百万。
“搬运”或“量产”的目的,正是因为有流量可图。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介绍,不少劣质短视频有流量,是因为有争议。而之所以有很多同质化同类型的视频出现,甚至连文案都是抄袭的,“是因为某类型的视频一旦获取流量后,一些人或者经纪机构的关联账号就会效仿。发现它是符合算法推荐的,更多同质化、低质化的短视频就出来了。”
目前短视频平台的内部风险管理控制,仍是“底线风控”。比如,主播衣着是不是过于暴露、内容是否有脏话等。“技术上,他们完全可以做到,但主观上可能并不太想严格落实;同时,平台也希望爆款短视频带来充沛流量。”因此,对于劣质短视频的横行,光靠平台自律并不够。他呼吁,国家公共政策介入到管理中来,给予传统媒体更多帮扶,督促短视频平台启用更细致的管理规范。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怎样在算法与推流上细致甄别,未来也要做更细致的内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