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本书,那些了不起的作家们
2023年7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1本书,那些了不起的作家们

 

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以及时代背景等种种因素,造就了文学经典的生命力,本期,整理了11本以作家为写作对象的文学研究专著。这些作家当中,有从女性视角解读时代变革的伟大女性作家;有文笔唯美,笔下人物引起许多人共鸣的当代作家;还有被青年读者热爱的科幻作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作家的文学观,以及文字背后的故事。 社科文献

多丽丝·莱辛小说的身份书写策略

夏野 著

创作始于1950年的莱辛,她关于身份的书写不仅体现了文学中身份书写的时代特征,如对于身份间性的书写,以及身份话语建构性的体认;而且还充分关注到时代语境中的热点问题:如后殖民身份建构、女性身份政治问题、边缘人身份书写等等。就莱辛书写身份的基本策略来说,她同样带着现代及后现代文学对于形式探索的理论自觉,如空间叙事、身体叙事、叙事手段对身份书写的策略性意义。而本书正是选择从身份书写角度切入探讨了莱辛的文学创作。

文化、身份与话语重构

周怡 著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代表着加拿大文学发展的一个艺术高点。她生逢其时地见证了加拿大文化环境的巨变,同时积极地用创作参与加拿大文化的建构。本书在国内外门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保持文内研究与文外研究的平衡,既对加拿大文学与文化的发展轨迹做全景式考察,又对作家与作品做深度个案研究,在加拿大国别文化视域下研读门罗的短篇小说,由此探讨文化因子如何进入文本制作的诸系统之中,探讨虚构性文本如何完成文化的构建,对于当下的门罗研究是非常有益的补充。

村上春树作品的引进与传播

[日]千叶万希子(ちばまきこ) 著

本书厘清了村上春树小说在中国传播的历程与阶段特征,描述了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主要题材,分析了村上春树小说在中国传播的经济及文化等语境,进而指明了村上春树为什么在中国受欢迎,并掀起“村热”。书中对村上作品做了分类及简要介绍,然后还依据村上的受众群体获得信息途径及对村上的看法,来分析其消费的需求及消费路径,同时指出中国媒体对村上春树历史观的宣传是其在中国获得欢迎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帕特·巴克战争小说的创伤叙事

刘建梅 著

帕特·巴克是当代英国文坛为数不多的战争题材女小说家。本书集中研究巴克的六部一战背景的小说,系统地阐述巴克作品的创伤叙事以及这种叙事的文化意义。书中从事物存在之表象与隐含的双重视域入手,通过对小说中回溯的和历史的视角、非文本和文本媒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观念、特殊和一般的考量,以及艺术和科学不同路径等表达方式的分析,呈现当时社会历史语境下人物的动态发展及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揭示巴克站在后现代立场挑战文化定势与常规、强调张力下的探索与包容开放的对话姿态。

小说之家:詹熙、詹垲兄弟与晚清新女性

[美]魏爱莲(Ellen Widmer) 著

陈畅涌 译

本书通过分析浙江衢州詹氏家族的文学书写,探讨了家族脉络中的文学熏染和代际联系,彰显了文学书写与大时代的互动。从这些绵延的书写中我们得以窥见晚清社会中女性生活的种种形态,她们对婚姻生活的苦闷、对不平等境遇的抵抗、自身的觉醒,以及对改革的诉求。

身体·历史·审美

唐湘 著

本书以虹影的十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身体、历史和审美三个角度探讨创伤女性的“空间危机”。作为中国当代新移民作家,虹影以自身大空间、跨文化的历难体悟为中心,从女性创伤入手解读时代的巨大变革,叩问女性何以在每次争取空间解放的同时又背负了更为沉重的历史枷锁,并借此探索女性从空间危机中自我救赎的途径。她简洁而略带刚硬的笔触下,是一段女性跨越创伤、自我忏悔、包容“他者”和审“美”重建的艰难历程,是一种刺痛,也是一种复苏。

后现代语境下的现实主义

刘东宁 著

阿卜杜胡·哈勒是沙特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本书基于叙事学、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文学理论对阿卜杜胡·哈勒的小说进行文本分析,通过探讨哈勒小说的叙事主题、叙事手法、历史认知和人文主义思想等问题,揭示哈勒的文学审美,以及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考量,发掘以阿卜杜胡·哈勒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俗化倾向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全面关注沙特社会的深层问题。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

石晓岩 主编

本书为“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研讨会的成果。全书围绕《三体》的文化政治、刘慈欣小说的文学文化意识、科幻小说的“写法”、科幻小说的“文学”可能、科幻文学的政治哲学、当代科幻的20世纪传统、科幻文学与当下中国文化状况等主题展开讨论。

鲁迅小说文体反讽性研究

王沁 著

本书借助反讽理论,推敲鲁迅在小说创作过程中的文体选择及其文体效果,追问其背后的文体诉求,发现鲁迅小说中的反讽是一种言说策略,与其身处多变转折的时代环境、虚无的人生体验以及反抗绝望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性和现实的绝望没有使他甘于彷徨、陷于颓废,相反,理性担当的个性和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驱使他选择对虚无反抗到底:彻底地勇敢直面并无情地解剖现实的黑暗,包括自己的内心,最终成为一个彻底的反讽者。

像顽童一样写作:安杰拉·卡特小说研究

武田田 著

本书以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安杰拉·卡特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借用多个理论视角,对卡特的小说进行整体性的审视。书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女性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叙事学、精神分析学、人类学、生态批评、消费主义批判以及媒体与文化批判等多个理论流派为理论工具,既从宏观上梳理卡特小说中蕴含的思想,又从微观上分析卡特小说的具体文本,力求把握卡特创作的核心价值。

莫言小说研究

王育松 著

本书分别从莫言的小说世界、莫言的文学观念、莫言小说的叙事视角、莫言小说的身体写作、莫言小说与文学现代性、莫言小说的比较研究和莫言小说的文学史评价这七个方面对莫言的小说展开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