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其果”给“自陷风险”游客必要教训
家长要有拒绝“贩卖焦虑”的定力
一个人最大的安全感是拥有这4样配置
去做一个有趣的人
录取通知书当刹奢侈浮夸风
3上一篇 2023年6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录取通知书当刹奢侈浮夸风

李济沅
 

每年高考结束后,有关录取通知书设计、发放的话题时常登上热搜。

对学生和家庭而言,录取通知书是一份厚重的礼品,具有教育意义和纪念价值。高校对此项工作用心用情,创意不断,值得肯定。但是,近年来,不少高校在录取通知书的设计制作、封装发放、话题宣传等方面花费大量心思,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内卷化”“白热化”趋势,甚至还有消费主义、精英主义、泛娱乐主义等不良思潮裹挟其中。这些都值得警惕并及时纠偏。

比如,“奢侈风”“浮夸风”现象。一些高校在录取通知书设计制作过程中别出心裁,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此举固然能体现对新生的关爱,但若是引发其他高校效仿产生“剧场效应”,将给高校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引发相互攀比,助长奢侈、浮夸之风,甚至引发舆情。

再比如,“过度化”“商业化”现象。通常情况下,伴随录取通知书一并寄送给新生的还有入学期间的重要通知和必备物品。有些高校在封装录取通知书时,试图以礼物丰富、诚意十足来博取公众眼球,存在过度包装现象,容易造成浪费。同时,录取通知书封装中的商业化现象也值得关注。部分高校以隐蔽化、柔性化的方式,将一些与学校有商业合作的商品或印有赞助商LOGO的物品放入包装袋中,难免有诱导学生消费之嫌。

还比如,“标签化”“网红化”现象。社会对录取通知书发放广泛关注,也使其容易成为网上争相炒作的热门话题,甚至掀起“造星运动”。例如,以“001号录取通知书”“首封录取通知书”等标签制造话题,或者以校长、院士等知名人士亲自发放录取通知书等仪式来吸引社会关注。这种“标签化”“网红化”的方式对于正处在“拔节孕穗期”的新生而言,不利于其健康发展,也容易对其他新生造成不良诱导。

总而言之,高校录取通知书发放,贵重、奢华不是走心的必要条件,内容远比形式重要。高校应自觉践行节俭朴素理念,少一些哗众取宠的炒作。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