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短视频平台、电梯间等充斥着各种研学项目的广告,连小区楼下的幼儿园都贴出了研学夏令营广告……看到研学市场“氛围拉满,抢人大战即将上演”,来自浙江杭州的家长刘女士嗤之以鼻,她上初中的女儿曾参加过研学团,“还不如旅游团,没玩好也没学好,钱还花了不少”。(6月12日 《法治日报》)
“研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探究式学习”,主要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多以旅行方式体现,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被视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出路。可见,开展研学确实有必要,不但是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尝试,也是锻炼孩子们独立性、实践性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就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可见,研学活动受到国家政策鼓励。
然而,研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定价随意,收费不菲;出行服务偷工减料,名不副实,游而不学;不少都是外包项目,实际质量参差不齐;机构当“甩手掌柜”,安全问题难以保障;行业缺乏专业人才,随意考证就可从业等。此外,有些研学活动内容安排随意,如路线设计不合理,“只旅行不研学”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使“研学”名不副实。
尽管不少学校都为研学活动设置了主题,还有学校提前编写制作了研学手册,要求学生围绕特定的研学主题进行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不乏学生将研学几乎等同为“春游”“野炊”等,甚至学生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手机、打游戏……这样的研学,就是学生和家长不断抱怨的“没玩好也没学好”。
研学活动,既是德育教育、社会教育、国情教育、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也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乃至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可见,要想既玩好又学好,须将研学规范起来。除了要强化监管,制定相关标准和事后评价体系外,对行业目前尚无相关从业证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由此才能使研学真正达到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