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鸿海先生相识十几年,他的博学与谦和、他的雅正书风,给人印象深刻。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工科出身的陈鸿海喜爱书法,幼时开始习练,工作之余仍临池不辍。数十年的书道精研,作品独具艺术魅力和美学精神。早年的临习之路上,陈鸿海从传承的经典入手,碑帖并举,曹全碑、张迁碑、二王、欧阳询、柳公权等,无不潜心研习。在经典碑帖中常临常新,渐入佳境。1988年,他的作品《师说》获安徽省高等院校第二届教职工书画大赛优秀奖,可谓时代骄子。
陈鸿海长期在合肥工业大学工作。从党委办公室主任、发展规划处处长、校务部部长兼党政办公室主任、副校长到党委副书记、兼任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宣城研究院院长,变化的是职务,不变的是学习进取及对书法艺术的孜孜追求。随着工作岗位的调整,他肩上责任越来越大,视野也越来越开阔,这反哺在书法上,则是更具备一种文化底蕴、一种正大气象。
陈鸿海擅长各种书体。他的钟鼎文中锋行笔,雄劲遒美、疏密有致;他写魏碑,端庄严谨、丰茂遒劲;他写隶书,化汉碑的骨力,融一份雅致,自然是貌丰骨劲;他的楷书同样取法六朝碑版,深入欧阳询等唐楷法度,结字紧密、庄重端匀,得古人风神。他的书法以行草见长,从二王、张旭等人的深厚滋养中奠定根基,注入自己的才情禀赋,潇洒飘逸中刚柔相济。
汉字是世界上最为精妙的表意文字。书法艺术也在不断变革求新中发展与丰富,经过历代名家的探索与推进,书法艺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审美标准。其形象是由点画形象、感知形象、节奏形象、个性形象等构成。所以说,书法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放眼书法史,那些大家无不是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多方面的艺术素养。书法家的学识、个性、人生际遇,体现在书法上,则成为一种美学风貌、一种艺术气质。陈鸿海胸藏万卷、襟怀开阔,他人品与艺品相互渗透,学养与笔法相互兼容,书法以一种自由抒情的方式呈现,笔法线条清劲洒脱、筋脉舒展。
书法家的精神状态与作品风韵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实际上,管理工作之外,陈鸿海处在一种极其良好的艺术状态。一方面是文史哲的知识汲取,一方面是不断与古人对话。《张迁碑》的古朴、厚重,柳公权的骨力劲健、孙过庭的波诡云谲、米芾的跌宕跳跃、赵孟頫的遒媚秀逸、王铎的纵横郁勃,乃至吴昌硕的厚重老辣、邓石如的真气弥满,他无不在朝夕间揣摩,集众家之长而写自家风貌。
曾聆听过陈鸿海的哲学、党史、诗词的论述,旁征博引,纵横捭阖,非一般书家可及。杨雄说,“言者,心声也。书者,心画也。”陈鸿海一面深入书法的经典法则,一面以笔墨书写自我心境。
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有高校管理的经历、有开阔的胸襟与视野,假以时日,陈鸿海的书法会渐臻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