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强制“扫码点餐”,仅靠“劝喻”是不够的
“五一”各地成绩单出炉,多排排名也好
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三点建议
懂得磨练自己的人,成长最快
为“进一扇门,办两省事”叫好!
下一篇4 2023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不得强制“扫码点餐”,仅靠“劝喻”是不够的

江德斌
朱慧卿/漫画
 

“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必须使用小程序才能点餐”“必须扫码缴费”……诸如此类扫码强制关注使用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为此,5月9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开劝喻相关经营者,不得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APP、小程序进行自助点餐或购物、缴费。(5月9日《北京日报》)

不得强制消费者“扫码点餐”,北京消协是为了清除乱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但是其所采取的措施为“劝喻”,显得绵软无力。消协使用“劝喻”一词,表明缺乏强而有力的手段,只能听凭商家的良心,期待通过社会舆论、商业道德等方面的压力,促使商家服从。

如果“劝喻”有用,还要法律干什么?商家之所以强制消费者扫码消费,乃是巨大的利益驱使。由于扫码支付采用实名注册,已与用户个人敏感信息深度捆绑,商家采用“扫码点餐”“扫码缴费”等模式,既能提高运营效率,节省人力、时间等运营成本,又可以实现扫码引流、商业推广、积累客户、获取精准信息数据等。可见,受到利益影响,商家是不可能主动放弃这个商业模式的。

早在2021年,上海市消保委就多次呼吁“餐厅应该不收集或者尽可能少收集消费者的信息”。中国消费者协会也表示,“扫码点餐”不应成为“单选题”,警惕“消费便利”变成“消费烦恼”。受此影响,腾讯向开发者推送通知,提醒开发者自查是否存在“扫码点餐强制公众号”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点餐体验。

然而,无论是上海市消保委的呼吁、中消协的批评,还是平台的核查,都未能有效阻拦商家的“强制扫码”冲动,该问题在现实中依然普遍存在。显然,仅靠温情的消协呼吁、平台提醒,无济于事。有鉴于此,大众对北京消协的“劝喻”,自然很难抱太大希望。

商家“强制扫码”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不应成为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阻碍。因此,在“劝喻”无力,提醒无用的情况下,就有必要监管部门出面,严格落实消费者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敦促商家尽快整改,对违法者依法惩戒。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