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从“高铁对骂”反思“公共意识”
“黑暗料理”只做不吃,不良风气该刹住了
没有谁的生活不苦,唯读书是解药
走上坡路的人,都做好了这4件事
颈椎病不应成职业伤害保障“盲区”
下一篇4 2023年4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该从“高铁对骂”反思“公共意识”

冯海宁
践踏 王恒/漫画
 

“婴儿高铁上哭闹女子和宝妈对骂”25日冲上热搜第一。据报道,近日,在重庆一节高铁车厢内,两名女子发生激烈争吵。视频中,前排女子对后座带娃的女子怒吼,称自己本想睡觉,后排婴儿却一直在耳边吵闹。宝妈也和这名女子互骂,声音响彻整个车厢。两人对话显示前排女子是一名孕妇。(4月25日环球网)

高铁上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吵架、打架。相比高铁上互殴,虽说高铁上对骂属于“轻微症状”,但仍让人不快。

就拿上述孕妇和宝妈对骂来说,如果任何一方能换位思考,这场“骂战”就能避免。坦率地说,这两位女子都不适合吵架,一个是孕妇,气大伤身不利于腹中胎儿;一个怀抱婴儿,吵架容易吓到孩子。但不宜吵架的双方,吵架声音却响彻整个车厢。而且这种对骂对整个车厢旅客都有不良影响。

“旅途愉快”是高铁上的高频词之一。而这种旅客间的对骂破坏了旅途愉快氛围,不但当事人的心情会变坏,车厢内其他乘客的情绪也会受影响。

不管旅客在高铁上互殴还是对骂,都是缺乏公共意识的体现。当每一个人身处公共空间,实际上变成了“公共人”,既要适当控制个人情绪和私欲,也要兼顾公共空间其他人的利益。反观高铁对骂事件,既打扰其他旅客休息,也破坏了车厢里的氛围,让本该愉快的旅途被吵架“坏情绪”所打破。

所以,对骂事件当事人要反思自己,是“私欲意识”膨胀,还是“公共意识”缺位?同时,事发高铁乘务人员也要反思,当两名女乘客对骂时,自己是否及时出现化解矛盾?特别是,铁路企业要反思高铁上旅客之间的吵架、打架事件为何高发、频发,有什么办法减少这类事件发生,让高铁变成和谐和睦列车?

显然,办法是有的,例如,已经有多趟高铁提供了“静音车厢”,旅客购票时可选择带有“静”标识的车次。如果围绕“静音车厢”和“不静音车厢”做足公共服务文章,相信争吵对骂一定会减少。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