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今天,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空探测实验室承办的2023年 “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合肥市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今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主要包括启动仪式、中国航天大会、第一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空天信息产业与商业航天发展研讨会、航天科普系列展览、中国航天文化艺术论坛等。围绕“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这一主题,将同期举办航天开放日、科普讲堂、知识竞赛、有关交流与研讨等400多项活动。
自2016年起,国务院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旨在弘扬我国航天精神,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活动先后在北京、南京等地举办,合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举办地。那么,这场航天界的大会今年为何花落合肥?
近年来,合肥积极依托自身产业和创新优势,不失时机抢占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新风口。目前,合肥已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拥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科创支出占比“领跑”全国,大科学装置数量全国领先。除了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北斗导航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安徽数据与应用中心外,全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等相继落户合肥。
在卫星制造方面,合肥基于中国电科38所、量子国家实验室的卫星载荷设计、制造能力,新引进的银河航天、天仪研究院等企业,不断填补卫星总体制造空白;在卫星发射方面,合肥主导或参与发射了巢湖一号、墨子号、天链二号、高分十号等多颗卫星,“巢湖一号”与“海丝一号”实现组网观测;在数据运营方面,合肥招引中科星图、航天宏图等企业与北方雷科、若森智能、四维图新等本土企业形成优势互补,为自然资源、智慧城市、生态环境等行业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2021年底以来,合肥瞄准战新产业“新赛道”,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空天信息产业集群。如今,全市新签约空天信息类项目共31个,协议投资额超200亿元。这里已成为空天信息产业关联企业心之向往的“创新磁场”。一年多时间,航天宏图、银河航天、恩斯迈、零重力、北航天宇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落地、运营,初步形成了航天产品设计、制造、集成、测试、试验及信息服务的全线能力。
目前,合肥市高新区已聚焦打造空天信息核心园区,中安创谷挂牌“合肥市空天信息产业园”,将空天信息产业纳入“未来科学城”空间规划,按照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地面设备、终端设备、数据应用、太空探索、测试平台等产业环节,集聚产业上下游企业与项目,加速制造项目招引与科技成果转化。
未来,合肥将围绕打造全国示范的“中国星城”,加快推动星座体系建立,加快完善产业生态布局,在卫星、火箭、航空材料、芯片制造、终端设备等领域强化布局,推动产业链向制造、材料、设备、终端等上下游领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