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可打12345
合肥疾控:春光灿烂,需警惕哮喘
桐城孔城镇:聚焦实现“四增”目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59岁大姐视力下降,原是得了罕见病
法院“硬核”执行兑现64名农民工工资
征信记录能“修复”?警方提醒谨防诈骗
3上一篇 2023年4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征信记录能“修复”?警方提醒谨防诈骗

记者 徐越蔷
 

星报讯 接到自称“某平台客服”的电话,合肥市的许先生慌了神,因担心曾经办理的网络贷款影响个人征信和家人,随即按照“客服”提示,将个人账户内的余额“清空”,并转入一个“安全账户”,却发现遭遇了诈骗。合肥警方提醒,打着“征信修复”“征信铲单”“征信洗白”等旗号,宣称可删除、修复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息,实际都是诈骗,市民须提高警惕。

近日,市民许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白条”的客服,表示许先生曾通过网络贷款平台有过借贷行为,现需要对其名下的贷款账户进行清理,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不仅会对个人消费、出行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影响子女上学和就业。

许先生因经营业务需要,确实曾办理过网络贷款,一听会带来这么多不良影响,顿时紧张起来。这时,对方很“贴心”地介绍,只需要把与当时进行网贷的关联银行账户内的余额“清空”,并将资金转入一个“安全账户”就能清理之前的贷款记录。许先生信以为真,在对方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入陷阱,连续多次将账户内的资金转入对方提供的陌生账户,随即发现钱款无法退回,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合肥警方介绍,“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俗称“征信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运行和维护,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督管理,依法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和企业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根据有关规定,信贷机构应当准确、完整、及时地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的信息除非确有错误、遗漏,否则不能更改、删除。

信用报告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对每一个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该关注自身信用记录,避免出现不良信息。警方提醒,打着“征信修复”“征信铲单”“征信洗白”等旗号,宣称可删除、修复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息,实际都是诈骗。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