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月壤是什么样的?和地球上的土壤有何区别?它可以培育植物吗?4月17日下午,《阅壤——月壤研究成果艺术展》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代艺术中心开展。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组成的创作团队,用艺术的方式阅读月球土壤。
据悉,本次《阅壤——月壤研究成果艺术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个研究月壤的科学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以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展现了一批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INTHELAB科学摄影小组联合创作的多形态科技艺术作品,是《阅壤》计划的第二站。 月壤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的是一片色彩斑斓的世界,若想看到这片彩色世界,需要先将月壤颗粒制备成约30微米厚的薄片。对于微细的月壤颗粒而言,这并非易事。
此次展出的首套嫦娥五号月壤颗粒正交偏光下的显微照片,不透明的针状钛铁矿和非晶质的玻璃,呈现为暗黑。而其它主要矿物,如:辉石、长石和橄榄石,则争相展示着各自的艳丽。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波长单色光组成,在干涉的作用下,长石呈现出淡雅的灰,辉石为明亮的黄和蓝,橄榄石干涉色最为艳丽和多变。不同类型的颗粒呈现出不同的美感,随着角度的变换,长石会出现颜色分明的聚片双晶;黏结物和玻璃中零星的细小矿物碎屑,时明时暗,如繁星点点;角砾岩和玄武岩五彩缤纷,则如哥特式花窗。
展览通过“月壤研究成果科技艺术作品”板块、“人类探月文献美育体验”板块、“万人赏月互动影像”三个部分,带领观众进入人类探月史上最具清晰度和可读性的显微月壤颗粒图像,解读月球的诸种科学问题、历史时刻、文化现象,共同探究隐藏在月壤尘埃中的宇宙奥秘。 据介绍,《阅壤》展览的创作思路、方法以及最终成果,很好地展示了艺术与科学跨界合作的有效模式。由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组成的科研团队,对月壤进行了多种技术的显微成像和数据融合,以艺术装置、显微摄影、音视频、文献等多元化方式完成了具有审美感与人文情怀的艺术再创作和展览展示。
记者也了解到,此次展览会在4月22日科技活动周当天对预约人群开放,如果您目前已经成功预约入校参观,便可以现场观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