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金不超100元”是移风易俗的好样本
最火热“五一”,需要最热诚服务
一个人的成熟 从“四次放下”开始
别给自己设限保持心胸开阔
考研“事故”频发,学校要长点心
下一篇4 2023年4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礼金不超100元”是移风易俗的好样本

叶金福
礼轻情意重 王恒/漫画
 

三天之内安葬,最多不超过五天;单份礼钱不超过100元,酒席每桌不超过13个菜……近日,新华视点记者在贵州省麻江县谷硐镇黄泥村采访发现,由党员、干部、乡贤等人员组成的“红白理事会”深受群众认可。理事会对婚丧嫁娶的礼金、桌数、菜品等严格限制,经近年实践后,让绝大多数村民摒弃了大操大办的观念。(4月12日《湖南日报》)

眼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各种红白喜宴越来越多,小到满月、周岁、生日、升学,大到结婚、新屋乔迁、老人过世等,几乎一年都“泡”在各种喜宴中,而这些大大小小的喜宴都少不了要“随礼金”,少则五六百元,多则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一些人戏虐地称之为“人情罚单”,此话真的一点也不假。

俗话说:“人情消费猛于虎。”多年以来,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人常年被这些沉重的“人情罚单”所困扰,但很多人却还是碍于“面子”,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人家随礼500元,我也跟着随礼500元,人家随礼1000元,我也跟着随礼1000元……且随礼的金额还在年年“水涨船高”。

其实,说到底,很多人挣脱不了“人情罚单”的枷锁,关键还在于我们自身。如果都能像贵州省麻江县谷硐镇黄泥村那样,“礼金不超100元”,那不正是我们大家“心有所想”的吗?虽然“礼金不超100元”在旁人看来似乎“太小气”,甚至让人觉得有些“不近人情”,但毕竟这是移风易俗的一个好样本。

我们应把“礼金不超100元”当作一种新风尚、新潮流,用它引领和传递社会正能量,让“人情消费”回归正常的人情往来,让我们不再为沉重的“人情罚单”而背负心理压力,承受经济负担。同时,也让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不再用“随礼多少”来衡量,真正做到“礼轻情义重”。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