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相伴
塞外归来
梅村豆腐
3上一篇 2023年4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梅村豆腐

安徽池州 徐累先
 

豆腐是中国人喜食的菜品,自西汉年间淮南王刘安发明后,一直占据着中国人的餐桌。由豆腐衍生出的豆腐渣、豆腐干、豆腐乳等,也为人们所喜爱。现在,又被加工成零食,三两好友相聚,充饥、喝茶或下酒,不可或缺。小时候,豆腐是难得的美食,穷人家的孩子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来客人时才能享受到可口的豆腐。

这些年,没少吃豆腐,但多数豆腐已没有了记忆中的味道,激发不出当初的味蕾,而梅村豆腐声名远播,食用后总让人赞不绝口。梅村豆腐是如何做出特色、赢得口碑的?我心中一直存着疑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繁花似锦的二月,我们采风组一行来到贵池南部山区的梅村镇中新村,中新村由原中心村和新民村合并而成,各取首字成为“中新村”,南接大名鼎鼎的霄坑村,北靠栗坑村,梅霄公路和杜十公路穿境而过,霄坑河与龙舒河环绕全村,交汇于此。

在村委会,村领导接待了我们。说起家乡的好,村领导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在滔滔不绝的介绍中,我注意到一个词:梅村豆腐。“什么?梅村豆腐就出自你们村?”我迫不及待地打断村领导讲话。“对啊,正宗的梅村豆腐就是我们村两家作坊生产的!”村领导露出自豪的神色。

吃过梅村豆腐、梅村豆干的人都知道,它与别家生产的豆腐和干子味道相去甚远,质地细腻,入口温润,软而不碎,香味纯正,无论是单吃还是作配菜,都非常可口。在池州大大小小的饭店,拥有众多食客。

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地把采访对象定到梅村豆腐店。这是一家叫明德豆腐店的作坊,处于当地最高峰大佛堂山下,面对梅霄公路。我们进去时,店主人一家正在忙碌,有的在磨浆,有的在点卤,有的在摊晒酱油干,忙得不亦乐乎,对于我们一行人的到来,店主人并不惊讶,也许,他们早就习惯了陌生人的造访。

店主人姓储,改革开放后就开起了这家豆腐店,迄今已三十多年。在制作技法上除了增添粉碎黄豆的机械外,其余流程一概沿用老法,烧浆仍然用柴火灶。当我问起他的豆制品为啥有这么好口感的时候,储姓老人憨厚地抿嘴一笑:“做豆腐的技法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在我们农村,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自己的一手,品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原料的选择。”中新村群山环绕,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为黄豆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豆腐制作过程中所用的水来源于大佛堂上流下来的山泉水,水质甜润,没有污染,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不可复制的天然环境为品牌的造就提供了可能。“除此之外,做豆腐也和做人一样,不能偷工减料。”储姓老人漫不经心地说。

当我问起豆制品的销路时,储姓老人信心满满:“现在梅村豆腐的名声很火,我们一天要做四五百斤豆子,在城里设有销售点,根本不愁销路,还往往出现断货的情况。”

“那为什么不扩大产能?”我追问道。

“我们这里有句俗话:会做三分假,做多了就难以保证质量。”储姓老人很有哲理的话,让我想起日本的一些百年老店,往往都是一代一代往下传,为了保证质量和声誉,决不随意扩大生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形成品牌效益。

告别储明德老人,我一直在想,吃的也好,用的也好,用一生的时光去做一个品牌,去呵护一个品牌,大概也是梅村豆腐成为池州名吃的原因之一吧。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