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大姐”揽起小区大事小情
肥东县梁园镇 多措并举化解村级债务
她们将爱从“头”传递
观地质博物馆 探索未知世界
肥东县石塘镇 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
下一篇4 2023年4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红大姐”揽起小区大事小情

杜静 刘风云 史玉婷 记者 沈娟娟 文/图
 

在合肥市包河区滨湖润园小区里,经常能看到一群朴素的身影,风里来雨里去,走家串户,嘘长问短。她们,是由一群“热心大姐”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将小区围墙里的大事小情“揽”了起来。   

一声召唤,“热心大姐”就聚齐了

迎淮社区是包河区新近成立的一个城市社区,辖区内有一座万余人的大型回迁安置小区,居民大多由原来分散而居的村庄搬迁而来。

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但不少居民们还没有习惯城市社区的生活方式,垃圾分类、遛狗栓绳、环境卫生、邻里和谐等事,都需要一群“爱操心”的人来维持。

60岁的孙维平就是这样一位闲不下来的“操心人”。去年7月,在社区和孙大姐的努力下,小区里很快招募了一批邻里志愿者,她们有的是退休女村干,有的曾在妇联系统工作多年,还有贤惠能干的家庭主妇,都是忙里忙外的能手,社区的一声召唤,让她们迅速聚集在一起。

合肥大姐无大小,都有一颗热心肠。大半年里,孙维平带领志愿者们每天戴着红袖章在小区里奔走忙碌,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红大姐”,“红大姐”志愿服务队名号由此诞生。如今,这支队伍逐渐壮大,已有16名队员,成为小区围墙内一道亮丽风景 。

一次巡查中,孙维平和队员们发现一位居民将回收来的废品堆放在小区的人行通道上,老人孩子来来往往,很不安全。“红大姐”和物业多次上门劝说、主动帮忙,最终成功劝服居民把废品搬离,还给居民一个清爽安全的公共空间。

“人有见面三分情,你多上门磨磨嘴皮子,再加上不能挤占公共空间,这上哪说都是硬道理呀!”不怕麻烦、爱较真,这是“红大姐”身上鲜明的气质。正是这种精气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居民自觉守护家园环境,文明新风尚逐渐在社区内流动起来。

天天上门,老人的冷暖记在心头

回迁小区内老年人口较为集中,据了解,迎淮社区内80岁以上老人有194位,9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就有33位。

“跟高龄老人比起来,我们都还算年轻,有能力也应当多多关照他们。”队长孙维平年轻时曾是一名村干部,30多年前就获得过全省妇联系统优秀妇女工作者荣誉,退休前又在义城敬老院工作12年,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她对老年人的事格外敏感、放心不下。

孙维平有一个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小区里需要帮扶的老人信息,姓名、楼号、联系电话、身体状况以及是否独居,紧急情况下有无联系人……这是她为老人们手工记录的“个人档案”。

随着一次次的敲门探访、照顾帮扶,这些“档案”上的内容已经印刻在她的脑海,有时老人一个电话打过来,孙大姐甚至不需要翻查手册就报出老人家的信息。

88岁的杨其生夫妇俩是一对低保户,没有生育子女,去年春节前的一次探访中,老人家说很想吃炸圆子,孙维平和队员们立刻回家把家里炸好的圆子送上了门。“红大姐”的关心和熟悉的“年味”让老人红了眼圈,“社区有了‘红大姐’,真是我们老年人的福气啊。”杨老感慨地说。

针对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敲门探访成为了“红大姐”志愿服务队每天的重点工作。“红大姐”们每天排好班次,轮流上门查看老人情况,根据需要为老人们打扫卫生、做顿可口饭菜,或者陪他们聊聊天,有时好几天没看到老人家下楼散步,她们就会上门问问情况。

“谁都有老的那一天,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家人朋友和邻居们做个榜样,在社区里形成爱老扶老的氛围。”孙维平表示。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