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上的不老松
一平方公里的寂静
马头墙
下一篇4 2023年3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别山上的不老松
读《从大别山出发——老红军雷伟和亲历记》有感
安徽六安 马德俊
 

安徽人民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张正耀编著的《从大别山出发——老红军雷伟和亲历记》一书。看到扉页上老红军雷伟和的照片,雷老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看完这本书对雷伟和身经百战、逐梦一生的记述,我情不自禁拿起笔来,写上几句。

雷伟和(1914.10.22~1992.10.17),安徽金寨县果子园人,汉族。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9年5月立夏节起义后参加乡苏维埃童子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赤南县苏维埃游击队(竹根河游击队)。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雷伟和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正如作者在《写在前面》所写的:他没上过学,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第一期学员,后又担任北京军区空军第八航空预备学校副校长;他没抓过经济,转业到地方后却是安徽省委机关钢厂厂长;他文化程度不高,却两度分管文化教育工作的六安行署副专员;他是残疾人(二等甲级残废),却带着战斗中受伤的那条腿又上战场拼杀,成为“跛腿师长”。

《从大别山出发——老红军雷伟和亲历记》这本书,是鄂豫皖苏区革命和八路军、新四军在大江南北战斗的简史,当然也有雷伟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在革命历程中,雷老几乎一步不落,他从金寨县果子园一个放牛娃起步,参加商南立夏节起义后的苏维埃童子团和少先队活动、经二十八军大别山三年游击战争,这其中最精彩的章节,我以为是1935年大年初三翻越冰封雪盖的白马尖战斗,智除叛徒张德山(原豫东南道区苏维埃主席),红二十八军反卫立煌秘密清剿的瓜儿山战斗;抗日战争时期舒城新四军四支队押送日俘、四支队手枪团攻占张母桥顽匪天龙庵;解放战争时期转战苏皖和山东解放区,参加淮海战役,南下渡江战役,天目山剿匪。1958年毛主席前来视察时亲切地和炼钢工人握手,身旁有雷伟和等人。新华社和《安徽日报》刊登了这张照片。这也成为雷老一生最自豪和兴奋的时刻。

革命战争培养了雷老,也造就了他的传奇。雷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小放牛”成长为解放军上校,而且还是空军的上校。雷老的很多文章,特别是他收集的红军歌谣,都是亲闻、亲历、亲写的,都成为战史和革命斗争史撰写时的重要参阅资料。作为一个中高级领导,他是熟悉一个领导的方法论的,就是出主意、用干部。改革开放后,为了让六安戏剧创作上台阶,他调度车辆,组织一批主创人员深入金寨、霍山采访,他安排创作组采访当年老红军、赤卫队员,参观革命遗址,抓好采访人员的生活安排,最后产生了革命现代庐剧《妈妈》,成为在全省全国较为有影响的戏剧保留作品。

雷老离休后,较早地在六安地区机关单位和学校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我二十多岁时,就在行署大礼堂听过一次。他讲的是亲身经历,再加上引用一些红军歌谣,效果很好。

《从大别山出发——老红军雷伟和亲历记》这本书,共有33篇文章,对雷老光辉、战斗的一生作了真实的记录。全书在历史环境中记事,在团队群体中写人,以人物为纲,以时间为序,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全书政治导向正确,内容知识准确,格调趣味健康,故事感人,可读性强,是我们进行党史教育的一份有益的乡土教材。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