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动物群古环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下一篇4 2023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巢湖动物群古环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实习生 刘羽 记者 唐朝
 

星报讯 记者昨日从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国际地学重要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上发表题为“ Paleoenvironments of the Lower Triassic Chaohu Fauna, South China(中国南方早三叠世巢湖动物群的古环境)”的研究论文。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为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黄建东正高级工程师。

据了解,2.5亿年前发生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是显生宙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在这次大灭绝之后,海洋生态系统并没有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复苏,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复苏过程。其中,安徽巢湖地区的下三叠统南陵湖组中保存的巢湖动物群记录了生物大灭绝后海洋生物的重要复苏过程。目前,巢湖动物群已在古生物学方面取得重要认识,但是巢湖动物群古环境背景的相关研究工作开展较少,限制了人们对该动物群生活环境和保存条件的认识。

联合研究团队选取安徽巢湖马家山南陵湖组中上段地层,对鱼龙化石层周围的碳酸盐岩稀土元素、总有机碳、总硫和沉积微相进行了高分辨率分析,解析了当时海洋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海水的氧化还原条件。

研究团队发现,在鱼龙化石层之前,铈为负异常,总有机碳/总硫值较高,表明此时海洋环境处于良好的含氧状态,对应南陵湖组中部。鱼龙化石的主要产出层位,其特征是铈正异常和总有机碳/总硫值低,指示缺氧的沉积环境。而鱼龙化石稀少的地层C段,Ce/Ce*(~ 0.94)下降,表明缺氧环境有所改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研究团队给出了相应解释:由于Spathian早期生存环境的改善和丰富的食物,鱼龙开始出现在当时的海洋中,但是由于海水良好的含氧状态不利于化石的保存,导致该时期的地层中尚未发现鱼龙化石;但之后可能因火山喷发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海洋中缺氧环境广泛发育,缺氧的条件有利于鱼龙化石在地层中保存;进入C段,海水的缺氧条件有所改善,这种沉积环境不利于化石保存,所以地层中的鱼龙化石稀少。

据悉,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共同资助。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