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芳华
年三十那天
下一篇4 2023年1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春芳华

合肥 张时卫
 

春节是我们每一个人每年都期盼张开双臂迎接的日子,过年赋予了太多的内涵,仅形式上各地就有无数种不同风俗。吃年夜饭、祈福、守岁、看春晚等。

除夕前夕,一帮女友小聚,欢快得如同过年,畅谈着这个年如何过。备什么菜、怎么上席、吃什么健康、喝什么养生、家宴如何展示厨艺,总之是一系列过年餐桌上的准备。我仿佛看见这群女友们脱去职业装,穿起充满烟火气息的围裙在万家灯火的厨房里忙忙碌碌的身影……

梅乘机虚心学习私房菜制作工艺,向厨师请教龙虾、鱼的烹饪制作方法,需哪些配料,注意什么火候,蒸煮多长时间,一一记下,打算过年时在家宴的年夜饭上露上一小手。

冬向我们讲述了她制作的合肥东大圩的糯米圆子与婆婆制作的长丰挂面丸子的区别与不同。餐桌上她像变戏法似的拿出她与婆婆制作的丸子让我们品尝,那股香、糯、脆的口感让我至今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这让我想起儿时隔壁奶奶油炸丸子香飘四里街坊的味道,也让我感到扑面而来的熟悉年味,我知道2023年的春节要隆重登场了。

年夜饭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缕缕饭香中闻到的是家的味道,“辞旧”与“迎新”就在一顿热热乎乎的年夜饭中完成了交替。食物的喜好反映出各地的风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注重年夜饭,不仅仅是为了丰盛美味,更多的是寓意美好。比如:鱼代表“年年有余”,丸子象征“团团圆圆”,蒸菜代表“蒸蒸日上”,年糕象征“年年长得高”……一顿饭菜不知道承载了多少记忆深处的人间烟火和家乡的味道,对故乡的牵挂,对至亲的思念……无论历史如何变迁,美食千万,南北风味也无法替代那个叫“家的味道”,那种浓情蜜意的“幸福味道”。很多时候,我们吃的不只是食物,更多的是背后给我们做那顿饭,陪我们吃那顿饭的人。很多食物吃到嘴里,治愈的却是我们的心灵。和家人、亲人、友人相聚总是暖暖的,亲切的,热气腾腾的。过年“团团圆圆”是一种节日气氛,更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灵魂”之菜。

我真的很敬佩现在职场上的职业女性们,她们如今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且精神独立,工作能力与学习能力极强,心胸宽广赋有情怀,事业生活两不误,是一群新时代女性,在她们身上绽放出新时代女性多姿多彩的光芒。

三年疫情之路,我们围追堵截,病毒收敛了一些。但“放羊”后,我们来不及准备,大多都“阳过”“阳康”,现已基本平稳。但给我们的警示是: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健康的意义。我们已养成饭前洗手,使用公筷的习惯。疫情让我们明白,每一个人都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每一个家庭都是防控堡垒,口罩出门尚需戴好,消毒液还需常用。愿这个春天一切回归如常,人们摘下口罩露出灿烂的笑脸,迎接新春的暖阳。物质享受是有限的,精神享受是无限的。让我们一起健康生活,让生命的品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新的一年里重新扬起风帆,乘风破浪,绽放新春芳华,谱写新年篇章。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