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完了,也要常回家看看
踔厉奋发推动经济稳步回升
“乱飞”的无人机亟待依法规范
成熟的处事方式: 事缓,言迟,人稳
留个台阶让别人下, 留点风头让别人占, 留些好处让别人赚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1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乱飞”的无人机亟待依法规范

杨玉龙
 

近日,“游客在公园用板凳将低飞无人机拍在地上”一事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称,公园是人流密集场所,还有很多老人、小孩,无人机低飞容易伤到人,拍摄还可能侵犯他人隐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近年来无人机被广泛用于各大领域,也走进了千家万户。与此同时,无人机“乱飞”产生的纠纷乃至违法犯罪也屡见不鲜。(1月30日《法治日报》)

据民航局统计,目前我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约83万架,其中民用无人机占主导地位。在无人机市场蓬勃发展、玩家越来越多的同时,“乱飞”现象也逐渐增加。而无人机“乱飞”所带来的隐患不容忽视。例如,侵犯他人隐私,还可能产生扰民、伤人、在禁飞区“黑飞”等问题。

无人机“乱飞”也暴露出管理空白。据了解,国家民航局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仅对民用经营性无人机的管理作了相关规定,未涉及自用进行拍摄、娱乐的无人机。更为全面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后,至今尚未正式出台。个人拥有的、非经营性的无人机,依旧存在管理空白。

“乱飞”的无人机亟待依法规范。首要的一点就是将“规矩”立起来。除了上述的暂行条例及管理办法尽快完善出台外,地方管理也应加快一步。其次,对于个人而言应该增强法律和安全意识。从法律层面看,使用无人机窥探他人隐私,在民事上触犯了民法典有关隐私权的相关规定。而从安全角度来看,难免会危害到他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个人使用无人机,万不可想当然甚至肆意而为。再者,有必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总而言之,无人机的出现,确实在很多领域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无人机不乱飞,才能真正造福于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