铎尔孟:译校《红楼梦》的法国汉学家
华罗庚的爱国情怀
下一篇4 2023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铎尔孟:译校《红楼梦》的法国汉学家

苏峰
1925年,铎尔孟在北京新鲜胡同家中。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有一位著名汉学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便是法文版《红楼梦》的译校者安德烈·铎尔孟。铎尔孟在华48载,亲历晚清、民国、日本侵华时期、新中国初期,醉心中国文化,支持中国民主进步,推动赴法勤工俭学,筹建中法大学、汉学研究所,促进了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积极推动中法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

从醇亲王府西席到中法大学校董

1906年的一天,北京西便门角楼下的醇亲王府南府,迎来了一位法国年轻人,他就是被聘来为小阿哥和格格们教授法语的铎尔孟。出身法国贵族家庭的铎尔孟,母亲早逝,生父不详,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他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因为迷上了汉语,一心向往中国。他跟随清国驻法公使馆武官唐在复学习中文,在公使馆认识了晚清重臣李鸿藻之子李石曾,并成为莫逆之交。因为醇亲王载沣想为子女找一位法语教师,唐在复就推荐了铎尔孟。两个多月后,铎尔孟漂洋过海,来到了他心中的东方古国。

铎尔孟朗读法语像唱歌一样,教学方式灵活,很快在王府里备受欢迎。铎尔孟很喜欢王府浓厚的文化氛围,府邸里无论书画还是古董摆设都是珍品,来往之人也非泛泛之辈。3年时光一晃而过。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后,得知4岁的溥仪将成为皇帝时,深受法国共和制度影响的铎尔孟觉得无法接受,恰逢法国来电让他回家处理家产事宜,他便给载沣留书一封,结束了在亲王府的教书生涯。

两年后,铎尔孟收到李石曾的邀请信,信里讲述辛亥革命爆发,封建帝制将成为历史,民主共和将在中国落地生根。于是,受到召唤的铎尔孟以法国驻华公使馆法人身份(长期在华居住并享受领事豁免权的法国人)重返中国,成为北洋政府聘请外交顾问中最年轻的一位。很快,铎尔孟便对北洋政府失去信心,他认为希望应该寄托在未来一辈身上,教育才是救中国最好的办法。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政府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中国,拉开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序幕。众多中法有识之士为此积极奔走,铎尔孟就是其中一员。他与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贝熙叶、葛兰言等组成“留法勤学会”,还联名向法国政府申请,从庚子赔款中抽出部分余款建立“中法大学”。他不辞劳苦往返中法两国,为众多留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学子解决在法学习和工作问题。这里面,产生了一大批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著名人物,蔡和森、周恩来、陈毅、聂荣臻、邓小平……1920年,中法大学在北京成立,铎尔孟成为法方校董之一。1921年,里昂大学海外部(即里昂中法大学)成立。两所大学开办二三十年间,为中国各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和领军人物。

推动中法文化交流

铎尔孟认为中国人贬低旧学是错误的,抛弃自己文化,反去效仿日本,更是舍本逐末。他向往中国文人的诗意生活方式。他给自己取了个字——“浩然”,既表达对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崇拜,又取自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用意。

铎尔孟在北京搬过几次家,选的都是典型的四合院,最后搬到新鲜胡同24号。北大生物学创建者谭熙鸿曾带着儿子谭伯鲁去新鲜胡同看望铎尔孟。那是一处单独的四合院,房屋高大敞亮,通透的大玻璃窗和另开的后窗都经过精心改造。庭院有盆景花木,正房三间是客厅与书房。屋里全是中式摆设,书房四面摆放的多是线装古籍。铎尔孟不仅北京话说得好,对风俗习惯也极为熟悉。平时在家,他都穿长衫,客人来时还外加马褂。他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要入乡随俗。

铎尔孟非常喜欢中国古诗词,每日练习书法、研读经典、赏玩字画,闲暇时栽种植株,品茗会友,居所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与中国学者的密切交往中,铎尔孟口碑极好。蔡元培聘他为北大法语教授。爱看戏的铎尔孟还与梅兰芳、齐如山、韩世昌等交情很好。前清翰林院待讲学士、国史馆总纂恽毓鼎与铎尔孟来往颇多,日记里多次描述他:“能华语,吐属颇雅,极重中学。”“乐与中国士大夫交。”“平日宴居,袭中国衣冠,俨然儒者。”

铎尔孟最好的朋友叫贝熙叶,是法国驻华使馆的医官,经历传奇,擅长外科,交友甚广。他还有一位好友叫圣琼·佩斯,时任法国驻北京使馆秘书,也是诗人。圣琼·佩斯总拉着铎尔孟去北京西北郊的一座小道观里阔论、写作,还穿越中国西北大沙漠,创作长诗《远征》,该诗于196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中法大学顶住日军压力坚持办学,1938年暑假被迫停课南迁。铎尔孟不仅资助一些学生到重庆、去延安,还在照管校产之余,动员法国使馆出面,于1939年在中法大学原址成立了汉学研究所,每月出版《法文研究》,专版介绍中国名著。汉学研究所的成立,不仅庇护了一大批沦陷区的中国学者,使他们摆脱了日伪当局控制,还接纳了一批躲避炮火的法国学者,法国的汉学研究得以薪火相传。

以诗为魂译校《红楼梦》

回到法国后,他寄居在巴黎郊外的修道院养老,把这个地方起名为“华幽梦”。

转变出现在1954年11月,一位名叫李治华的中国人叩响了华幽梦的大门。李治华毕业于中法大学,当年的毕业论文就由铎尔孟指导,1937年留学法国后定居巴黎,成了一名翻译家。他拜访老师,是因为他刚刚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参与“世界文学代表作·东方知识丛书”中《红楼梦》的翻译工作。根据规定,丛书必须另有一位资深专家担任审校。精通中法两国文学、在北京住了大半生的铎尔孟是不二人选。

铎尔孟与《红楼梦》的渊源很深。初到北京时,醇亲王载沣看铎尔孟喜欢中国文化,便送他古本《红楼梦》。铎尔孟立刻被书中故事深深吸引,此后还收集了十几个版本的《红楼梦》,还推敲过书中的建筑、服装、器具等名称如何译成法文。他觉得自己和曹雪芹是有相似之处的,曹雪芹是遗腹子,自己也不知道生父是谁、生母葬在何处;曹雪芹诗词书画无一不精,却又淡泊名利,自己学贯中西,酷爱诗词曲赋,主动抽离政治,投身教育和文化事业。在华幽梦修道院,命运把他与《红楼梦》再次相连,激发了铎尔孟心中的热爱,他立志要用曹雪芹“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精神来校译《红楼梦》。

华幽梦一个个寂静的深夜,铎尔孟的房间亮着微微的灯光。3年过去了,李治华一翻、李治华法籍妻子雅歌二翻、铎尔孟再审改。诗词的完整呈现,是法文版《红楼梦》的最大亮点。铎尔孟对李治华说:“《红楼梦》是部以诗为魂的巨著,是绝世之作。很多人只翻译它的故事,而故意回避诗词部分,实际上是抽去了它的灵魂,这是种很残忍的做法。我们不能这样。”

1965年,铎尔孟查出癌症晚期,他放弃手术,用生命最后的时间审校《红楼梦》。2月初,铎尔孟整理完《红楼梦》译稿前50回,平静地离开人世。终身未婚、没有后代的他留下遗书,遗体交给医学院,所有日记手稿都销毁,全部图书捐赠,可谓“质本洁来还洁去”。

1981年,《红楼梦》被列入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七星文库”出版,在法国和欧洲掀起一股“红楼热”,第一版1.5万册很快售罄,之后又多次再版,位居法国同类书籍发行量之冠。这一年,正是铎尔孟百年诞辰。 据《学习时报》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