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直播间保健品销售乱象须坚决遏制
从戴口罩做起,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生活说到底是取悦自己的过程
保重自己从这6件小事开始
“剩菜盲盒”悄然兴起,监管应与时俱进
下一篇4 2022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对直播间保健品销售乱象须坚决遏制

戴先任
不重味道重疗效 王恒/漫画
 

“有一个火爆产品‘清幽卫士’糖果,可以清除口腔异味,安全无副作用,还能调理脾胃……”某直播平台,一位主播特意强调该产品的“脾胃调理功能”。记者近日观看多场直播发现,类似这样夸大、神化普通产品功效让观众误以为是保健品的直播不在少数,有的主播则直接带货保健食品,如复合维生素片、鱼油胶囊、钙片等,且在介绍时暗示观众其食品具有治疗功效。(12月14日《法治日报》)

不管是普通食品,还是保健品,商家进行虚假宣传,都是一种违法行为,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也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主播宣传保健品的治疗功效,则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食品安全法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且应当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广告法也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且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保健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且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更容易陷入直播带货的“保健品骗局”之中。老年网民群体庞大,但老年人往往与社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他们防范意识较差,更容易受骗。而老年人年纪大,更为关注健康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让一些不法分子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商机。

直播带货乱象不少,除了保健品销售乱象,还有诸如假冒伪劣、直播刷量等问题。要维护好网络生态秩序,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就要从根本上遏制直播间保健品销售等乱象。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直播带货保健品乱象的治理力度,消费者也要增强维权意识与防范意识。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