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江泽民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江泽民带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1926年8月17日,江泽民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江泽民从小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同时在诗书世家的氛围中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江泽民早年就读于扬州东关小学和扬州中学,在扬州中学求学期间家乡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他常去梅花岭明代爱国名将史可法墓凭吊,吟诵史公祠的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抒发悲愤心情。
1943年,江泽民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抗日爱国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江泽民转到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习。1946年4月,江泽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江泽民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参加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学生运动,掩护革命同志。
1947年,江泽民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到上海粮服实验工厂工作,历任工程师、工务科长、电务工场主任、动力车间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在工人群众中并在青年会夜校职业青年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49年组织工人群众开展护厂活动,迎接上海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江泽民先后担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第一副厂长、上海制皂厂第一副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等职。在益民食品厂期间,他负责研制和创立了“光明牌”食品品牌;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他组织生产了专门供应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罐头食品。在第二设计分局期间,他主持了新中国第一台国产汽轮发电机设计工作。
1954年9月,江泽民奉调参加兴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5年4月到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实习,1956年5月回国后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任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和动力分厂厂长等职。1961年,煤炭供应紧张,江泽民任动力锅炉改烧原油的大型工程总指挥,工程获得成功。
1962年,江泽民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负责该所科研领导工作,主持完成了当时国家急需的JO2小型异步电机系列的设计任务。1964年和1965年,江泽民先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参加在日本、法国举行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年会,并考察国外电气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1966年5月,江泽民调任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代理党委书记,9月任党委书记,组织原子能发电设备的设计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泽民受到冲击。1970年底,江泽民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1年任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派驻罗马尼亚专家组总组长,负责领导中国援助的11个工厂建设工作。1973年回国,江泽民先后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副局长、局长。1973年、1974年,江泽民先后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团长,参加在联邦德国和罗马尼亚举行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年会。1976年,江泽民率团前往巴基斯坦,考察中国援建工厂建设情况。1978年,江泽民任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秘书长,访问欧洲六国,对加速提升我国机械工业技术水平、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提供成套技术装备能力、扩大机械产品出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80年,江泽民担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参与制定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吸收利用外资等方面的政策,同时分管国家对广东、福建两省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具体贯彻工作,并参加筹建经济特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也是一个以往缺乏经验、需要从头摸索的新事物。1980年,江泽民先后率团到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墨西哥、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考察,了解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边境经济区的情况,从中研究吸取可供中国举办经济特区借鉴的经验。同年8月,江泽民在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作关于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说明,为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1982年5月,江泽民任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3年任部长、党组书记。他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提出电子工业“打基础、上水平、抓质量、求效益、翻三番、超十年”的发展方针,组织领导电子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强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以及系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工作,使电子工业更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1982年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85年,江泽民出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1987年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他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力促进上海的改革发展稳定。他领导制订上海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提出在20世纪末把上海建设成为开放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方针。他积极支持开发开放浦东,强调要把浦东建设成为国际化、枢纽化、现代化的世界一流的新市区。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他倡导建立了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新闻界理论界双月座谈会等制度。他注重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建立了重大工程决策专家论证制度。为了扩大上海对外开放,他提出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互惠互利、长远考虑的发展对外经济交流的四项原则。在他倡导下,上海市政府采取每年必须为人民办几件实事的做法,努力解决广大群众衣食住行方面的实际问题,改善群众生活。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春夏之交我国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他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关于旗帜鲜明反对动乱、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决策,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力维护上海稳定。
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会上坚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同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0年3月,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提出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3年3月,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7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着重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在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0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阐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反映了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作出深刻思考,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他提出,全党工作的大局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要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他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财大才能气粗,落后就要挨打。只要我们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他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敏锐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定要有主动精神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集中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他提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他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