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寸尺大小的花笺,透着一股诗书画意,自古文人都喜欢用花笺。而在合肥徽燕花间语非遗馆,皖南花笺制作的非遗传承人童敏坚守家族手艺,让花笺带着中国文化焕发新生,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合肥市级非遗项目。
“我的祖籍在泾县,早在上世纪初,我的祖辈就开始了花笺和年画的制作。”童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大多是“前店后坊”的模式,而他踏上这条路的引路人是他的堂叔公,“小时候,经常看到他在一张长方桌上刻刻画画,非常专注,我觉得挺好玩。”这门家族手艺让童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父亲也善于绘画,他在小时候也耳濡目染开始“玩”起花笺和年画,后来上大学学习艺术专业,毕业后从事与绘画、裱画相关的工作,“可以说兴趣和专业结合度特别高。”
花笺是一种写信和写诗用的专用纸张,其中木版水印花笺主要运用的就是刻版水印技术,需要专业的制作者通过选纸、雕刻、上色、印刷、包装等一套流程,把竹纸、宣纸这些素底纸变成有图案、有美感的花笺信纸。
为了将这份传统文化发挥到极致,童敏在染料上都是自己动手,比如用橘子皮、小叶紫檀等染色,再用明矾等固色,保证色泽最佳。一张花笺,就是一幅工艺作品。在童敏看来,不论是花笺还是年画,都含蓄而内敛,文人气息浓厚,富含诗书画意,“这一点和徽文化很像。”
虽然只是方寸之间,却将其中的智慧和淡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今,童敏想着要把花笺这项技艺在合肥发扬光大。童敏说,花笺正在积极申报市级非遗项目,也希望能和更多爱好版画的青年交流,把花笺制作技艺送到青年身边,让他们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