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怀古
刍议饭碗
童年时冬天的味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刍议饭碗

安徽合肥 李云斌
 

幼时,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自己吃饭,家里孩子多,父母忙于生计,开饭时,盛一碗饭放在面前,由自己挖着往嘴里送。父母认为吃饭是自己的事,真不吃,饿一两顿也无所谓,下顿就会接受教训不敢不吃,绝对不会哄着喂。为防止把饭碗推到地上摔碎,家里备有木质或毛竹碗,我小时候用的就是木质碗,是哥哥姐姐用过后传到我手中的。

刚学会走路继续用这种碗,吃饭时桌上基本没有菜,不需要围桌而坐,端着饭碗可以到处跑。不小心磕碰摔倒,饭撒了,碗扔多远,但不会烂,瓷碗容易摔烂还可能把人割伤。直到能稳稳当当走路才允许用瓷碗,直径大约十厘米左右,通常叫小碗,偶尔不小心跌烂碗,逃不掉挨一顿打。

到上中学年龄,可以和大人平等使用直径约二十厘米左右的大碗,正是身体发育高峰期,活动量大,食量大,被喻为“饭庄”。平时难见荤腥,尤其是男孩,一顿能吃三大碗饭,约相当于一斤米煮出的饭。家里有几个“饭庄”,吃饭是最大的负担,父母常常与亲朋慨叹,下地干活人少,端饭碗的人多。瞅着“饭庄”一碗接着一碗盛饭,父母有时不得不呵斥,不能少盛一碗吗?“饭庄”舔着饭碗意犹未尽。吃饭时忌讳敲碗或端着饭碗靠在门边面朝家中,老祖宗传下的习俗,只有乞丐要饭时才会这样做,不吉利。

有一种更大的碗,类似现在饭店盛汤的盆,农村人叫“二角(读ge)四”大碗,因为售价是两毛四分钱,容积是普通大碗的两三倍。有人留在地里干活,来不及回家吃饭,就用这种碗送饭,平时也有人嫌三番五次添饭麻烦,直接用这种大碗盛饭。

游走在乡间的补锅手艺人称为“疤锅匠”,隔三差五会来村庄,摇着拨浪鼓或打着铁快板绕村喊“疤锅补碗哎”。补锅是常有的事,瓷饭碗摔烂也有人家舍不得扔,特别是祖传的,匠人用铁疤固定好碎块,没有化学粘合剂,用黄泥巴在缝隙里外涂抹一遍,还真的不漏。儿子学吃饭时用的是塑料碗,前后换几茬,唯恐塑料碗用时间长析出有害物质。独生子女,饭碗不需要再传承,不用了就直接扔掉。

国人还把工作指代为饭碗,找到工作被称为谋到饭碗。在农村干活被指捧的是泥饭碗,遇天灾人祸歉收,生活没有保障;在公家单位上班,拿固定工资,不受自然条件限制,被称捧的是铁饭碗;在政府机关工作更令人羡慕捧着金饭碗,有亲朋好友想跟着沾光,一句“你想砸我饭碗吆”直接给予拒绝,令对方无语。当年我从农村考上学校,毕业包分配,令周围许多人羡慕,转粮油关系时工作人员笑言:“从今以后草鞋换皮鞋,泥饭碗换成铁饭碗。”

现在家里吃饭普遍用的都是精致的小碗,每天有专人买菜烧饭,中餐和晚餐都会烧几个喜欢吃的菜。吃饭时全家人围着餐桌其乐融融,荤菜吃腻总想着换换新鲜口味,以前一个人吃的米饭,足够现在全家五口人吃,米饭由主食降格为副食。

时过境迁,随着用人体制的改革,许多人不再恋慕铁饭碗,觉得固定工作束缚个人发展,体制内有人主动打破铁饭碗,走自主创业之路,我的企业我做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奋斗,铁饭碗、金饭碗不如自己牢牢端着碗。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