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新消费 供销社“重现江湖”
2022年1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观潮新消费 供销社“重现江湖”

 

近日,供销社成为热门话题。人们争相讨论之余,在资本市场上,供销社概念股票也持续走强。日前,《湖北日报》报道称,湖北省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21年底,湖北省基层社总数达1373个,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曾提到,供销合作社全系统2021年销售总额创历史新高,达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

伴随一系列数据受到关注,“供销社”这个已经淡出人们记忆很久的名词,最近又重新热了起来。

供销社的“前世今生”

有年轻人疑惑,供销社是什么样的?

“过去要凭粮票、布票等去供销社买东西,柜台上主要是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油、盐、火柴、花布、手电筒等等。”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郑杰(化名)至今仍能清晰记起在供销社买东西的场景,她告诉记者,当时在农村地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供销社。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官网的介绍信息显示,合作社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把发展合作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方面,切实给予引导、支持和推动。

新中国成立后到1957年,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用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织农村商品流通等。1958年以后,供销合作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时期,与国营商业两次合并,后又两次分开。

“供销社在整个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作用很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表示,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农村中的主要商品都是供销社提供的。

供销社为何会淡出人们视野?

曾经担当重要角色的供销社,为何会慢慢从人们生活中淡出?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商品流通的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主要的商品流通渠道,但处于开放的市场竞争中时,发展就遇到了一些挫折,规模逐步萎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

不过,供销社系统其实一直都存在,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1982年,在机构改革中,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三次与商业部合并,但保留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牌子,设立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保留了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

进入90年代,供销合作社又进一步探索向综合性农业服务组织发展的新路子。

1995年,考虑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恢复成立。1999年,供销合作社的工作重点转向了扭亏增盈。2000年全系统扭亏为盈,当年系统汇总实现利润13.77亿元。2001年,情况进一步好转,汇总实现利润16.39亿元,2002年达到28.6亿元。

而到了2021年,全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7591亿元、日用品销售额14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和17.1%,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上行、日用品下行双向通道。

多地为何恢复基层供销社?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供销社在多地基层的覆盖率有明显提升。

例如,除了前述提到的湖北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宁夏乡镇供销合作社覆盖率由2017年的56%提升至目前的92.7%;2021年,重庆市农村综合服务社已增至612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76%。

那么,为什么近年来多地要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中央多次指示,要发挥供销合作社应有的作用。”李国祥称,但多地供销社发展并不平衡,有地方供销社一直在发挥作用,但也有很多地方基层社萎缩得非常厉害。

《湖北日报》报道中也提到,因历史原因,在上一轮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后,基层社一度陷入低迷困境。2014年,湖北省基层社数量仅696个,比最多的1984年1800个减少61%。

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发布,提出要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逐步办成规范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社,实现农民得实惠、基层社得发展的双赢。

供销社将起到什么作用?

在智通财经看来,我国多年来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和维持“供销社”,是希望它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股力量。尤其是2015年以来,供销社改革有所加快。新的时代背景下,供销社正在从农资、土地、金融、营销等角度全面介入乡村振兴。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转型,供销社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限量供应、凭票购买的“小卖部”,现今供销社的业务已较过去全面许多,但其主营业务依然是以农产品流通为主。其实,国家给供销社的基础定位就是助农和保障物资,主要从事与农民相关的农药化肥等农资、棉花等农产品、再生资源等。

从定位来看,供销社的定位与中国邮政类似,主要是承担对民生的兜底保障作用。这和市场上大多数的零售企业的功能定位都完全不同。

近年来,随着一、二线市场的逐渐成熟,下沉市场已成为京东、拼多多等巨头的必争之地。

我国下沉市场近年来增长迅猛,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9.9万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15.1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8.8%;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20.6万亿元的市场规模,2020~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5%,已超过零售市场整体的增长速度。

此外,据中国下沉市场发展联盟的报告指出,我国数字经济行业针对一、二线城市市场份额,上半场竞赛已经结束,现在进入下半场,是对低线城市及更下沉的城镇、乡村地区的市场份额的争夺。东吴证券更是指出,乡镇电商是我国消费领域中为数不多的蓝海市场。

湖北基层社恢复重建以来,基层社已经从传统、单一的日用品、农资经营,向构建综合性、规模化、现代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转变。土地托管、统防统治、收储加工、配方施肥、电子商务、农村合作金融已成为基层社为农服务的主攻方向。

供销社“回归”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重点提及乡村振兴,同时强调供销社在过程中要发挥积极作用。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下沉市场的发展潜力可见一斑。同时,随着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也需要更多专业化、社会化的资源参与。未来相关企业也可以与地方政府及供销社共享资源,用自身的专业体系与国家资源互为补充,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在做大农村市场的同时,赋能数字经济环境下的“新型供销社”发展转型。

在资源配置的问题上,资本和市场强调“利润”与“效率”,但“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不是“资源配置”的全部。县域和农村地区无法为资本提供足够的利润保障,但当地的居民也需要消费、发展、获取资源。供销社体系填补了这一块资本不愿意踏足的空缺,在少盈利、不盈利的前提下保证农村和农民的需求,保障了基础的社会公平。这正是“供销社回归”的现实意义。

当抛开对于历史问题的刻板印象,站在几亿农民的下沉市场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供销社之所以能够在几十年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屹立不倒,以及其“深化改革”的论调被中央一号文件反复提起,甚至于2021年年销售总额高达惊人的六万亿,都有其合理性及内在逻辑。      中国新闻网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