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儿童智能手表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儿童智能手表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信息安全隐患、诱导消费等是该类产品出现的主要问题。(11月5日《现代快报》)
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越来越普及。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5~12岁的儿童数量约为1.7亿,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相当于三个孩子当中就有一个孩子戴着儿童智能手表。儿童智能手表市场俨然是一片蓝海。
儿童智能手表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主要是儿童智能手表具有接打电话、儿童定位、电子围栏、回拨监听等实用功能,不仅让父母方便联系孩子,而且可以有效保护孩子的安全。但是,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报告却显示,儿童智能手表俨然是乱象丛生,诸如信号不稳定、通话质量差,存在许多信息安全漏洞,成了“行走的偷窥器”,内置游戏血腥暴力、部分漫画少儿不宜,存在违规扣费、诱导孩子消费,极易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法犯罪等行为。可以说,儿童智能手表成了“危险品”,严重危害到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如此“危险”的儿童智能手表,无疑成了家长的心头大患。
让儿童智能手表真正发挥保护儿童安全的功能,不仅要有硬质量,而且要有软安全。这既要靠儿童职能手表厂家自觉自律,还要靠广大家长有一双慧眼,更要靠强有力的监管。
首先,儿童智能手表厂家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提高儿童智能手表的产品质量、信息安全性等,让孩子可以时刻正常使用儿童智能手表,切实保障孩子的隐私安全。
其次,家长在购买儿童智能手表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不要贪图便宜购买质量不合格的。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及时将不合格的儿童智能手表赶出市场。同时,为儿童智能手表软件内容、功能划出红线、底线,并加强软件内容、功能的审核,剔除少儿不宜的软件内容、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