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近期在外交上动作频频。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出访希腊、法国,会见来访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及其他一些国家高官,几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不顾美国警告,决定自11月起大幅减产;沙特最近还表达了加入金砖国家的意愿。分析人士指出,沙特一系列外交动作显示其在外交政策上更加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同时积极推动“向东看”战略,探索新的发展机遇。
“与美国站在一起”不再优先
在日前举行的沙特第六届“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表示,往日一直听到美国要求沙特“站队”的声音,即要求沙特作出“支持或反对美国”的决定,在与美国的石油供应争端中,沙特决定做“更成熟的人”。他反问美国:“有没有和沙特人民站在一起的余地?”
“未来投资倡议”大会是沙特乃至中东地区重要的国际投资和创新论坛,每年都吸引众多政商界领袖参加,有“沙漠达沃斯”之称。而今年,沙特并未邀请美国政府官员出席。
在“欧佩克+”10月初决定自11月大幅减产之后,作为欧佩克“领头羊”的沙特不断遭到美方指责甚至“断交”威胁。对此,沙特外交事务国务大臣阿德尔·朱拜尔回应:“沙特并未把石油政治化。我们没有将石油视作武器,我们将石油视为商品,我们的目标是为石油市场带来稳定。”
分析人士指出,沙特高官最近在石油等问题上的接连表态,传递出沙特在涉及本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以国家利益为先的明确信号,过去那种在石油问题上“与美国站在一起”的政策已不再是沙特的优先选项。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包澄章认为,沙特外交政策调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沙特对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稳定性、持久性产生疑虑,战略自主意识上升,逐渐从在安全上依附美国向减少对外安全依赖、强调安全自主、提升本国安全能力的方向转变;二是美国以威胁制裁、减少安全援助等手段对沙特施压,迫使其改变对外政策,使得沙特对美国中东政策的功利性和霸权逻辑越来越不满。
与此同时,沙特在大力拓展各领域合作伙伴范围,扩增能源出口对象,提升与周边及非传统盟友国家的合作水平。沙特王储穆罕默德7月末访问希腊和法国期间,与两国签署的合作协议涵盖能源、经贸、军事、文化、大数据等诸多方面。此种举动正是这一政策取向的体现。
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李世峻认为,沙特政府目前所谋求的,是国家由内而外的深度转型,即不趋附于任何一方、不惧压力、能够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网站10月刊登的一篇文章说,中东国家越来越渴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地区秩序,“渴望实现战略自主”。
“向东看,向东行”
以沙特为代表的部分阿拉伯国家过去长期把外交重心放在维护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上,但如今在国际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也加快了与东方国家发展关系的步伐。媒体和学界常常将这一变化描述为“向东看,向东行”。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日前在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会晤后披露,沙特表达了希望加入金砖国家的愿望。而此前,在9月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上,沙特成为该组织新的对话伙伴。穆罕默德7月与普京通话时强调,两国应在“欧佩克+”框架内加强合作。
沙特近两年来积极与中国发展关系。在最近的沙特“未来投资倡议”大会期间,沙方邀请中国机构和企业共同举办“中国之夜”专题活动,并首次邀请中国媒体作为大会官方媒体合作伙伴。李世峻认为,沙特在“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对中国的重视,表明其对未来两国关系持续向好发展持积极态度。
沙特政治分析人士优素福·阿明表示,中俄分别是沙特最大的石油出口市场和“欧佩克+”机制内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加强与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对沙特意义重大。上合组织和金砖机制为各国探索发展路径提供了良机,而且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不同于冷战时期服务于两极体系的国际政治新模式,对于沙特这样希望在新秩序形成过程中增加自身话语权的国家来说,金砖机制、上合组织等国际多边平台是实现该目标的黄金机会。
沙特还是最早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10月下旬,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一带一路”、重大投资合作项目和能源分委会第四次会议以线上方式举行。阿卜杜勒-阿齐兹在会上说:“中国是沙特产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沙特将继续做中国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