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从19世纪末的青少年时期起,就投身于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事业,被尊称为“延安五老”之一。由于为革命奔波操劳,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满头白发,人们都尊称他为“林老”。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诗人,在延安时期曾发起成立“怀安诗社”,在文学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陈毅对他诗词的评价是“情高韵美,可以传世”。
“欲把神州回锦绣,频将泪雨洗乾坤”
林伯渠1886年出生于湖南临澧的一个书香世家。青年时代,他目睹清廷腐败,产生强烈的“富国强兵”思想,于是东渡日本求学。在那里,他聆听了孙中山的演讲,毅然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他为了革命多方奔走。他冒着生命危险在湖南长沙从事革命宣传品的秘密发行工作;到吉林延边地区从事边疆革命;参加辛亥革命,在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后又参加了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在革命过程中,他看到日本军国主义者狗窃鼠偷式的入侵、清政府的极端腐朽无能,更加坚定了匡扶社稷的宏伟志向。虽然林伯渠当时才20多岁,但艰苦的革命生活已使得他早生华发。革命党人的屡战屡败,时常让他陷入苦闷彷徨。发之于诗,特别显得雄浑激越。
林伯渠这一时期的诗词,真实地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1906年,他登上长沙的岳麓山,写下了《游爱晚亭》:“到处枫林压酒痕,十分景色赛天荪。千山洒遍杜鹃血,一缕难招帝子魂。欲把神州回锦绣,频将泪雨洗乾坤。兰成亦有关河感,愁看江南老树村。”这是他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佳作。诗中的“兰成”,是指南北朝的庾信,曾作《哀江南赋》。在这里,诗人自比庾信,哀悼革命的挫折。后来他觉得这首诗的末句过于消沉,把它改为“不信沉沙戟已深”,即不信革命不会再起来。屡挫屡奋、上下求索,正是他当时内心生动的写照。
“恰从现象能摸底,免入歧途须趱行”
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中国,让当时正在湖南参加护法运动的林伯渠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在《郴衡道中》中一扫以往诗词中的悲愤基调,满怀欣喜地写道:“恰从现象能摸底,免入歧途须趱行。待到百花齐放日,与君携手共芳辰。”在好友李大钊的影响下,林伯渠于1921年1月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在林伯渠此后的革命岁月中,他总是顺应革命的潮流,不断随着时代前进。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的血雨腥风中,有人曾劝他登报脱离共产党,林伯渠断然拒绝,毅然参加了南昌起义。在长征中,他坚定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领导,坚持党的北上抗日方针。
在林伯渠这一时期的诗词中,生动展示了他的革命情操和斗争精神。长征出发前,面对着挚友何叔衡送给自己留作纪念的毛衣,林伯渠深情地写下了《别梅坑》:“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严酷的革命斗争,使他特别怀念珍贵的革命友情。坚强的党性,使他深信革命道路越困难就越能考验革命者。中央红军长征即将到达终点时,林伯渠充满豪情地写下了《初抵吴起镇》:“坚持遵义无穷力,鼓励同仁绝妙诗。迈步前进爱日永,阳关坦荡已无歧。”年近五十的林伯渠,以惊人的毅力、昂扬的精神走完了长征,并深信曙光就在前头。
“战胜层冰与烈日,春风送暖入乌延”
在延安时期,林伯渠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深受边区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凡是和他谈过话的老乡,逢人便说:“这才是我们的主席呀!没有一点官架子。奇怪的是,我们的一切他都知道哩。”他还被中央任命为财政经济部长。尽管手握党政和财经大权,但林伯渠却以廉洁奉公、勤俭节约出了名。由于身材高大,公家下发的军被他盖上去短了一截。冬天睡觉时,他就用麻绳把被头的一端捆起来。他爱抽烟,但从不买商品烟,只抽自己种的旱烟,还取名为“兰花牌”。国际友人斯诺到延安采访时,惊奇地发现林伯渠的眼镜断了腿,就用绳子系在自己的耳朵上。在延安,林伯渠发扬民主作风,特别尊重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常与他促膝谈心。后来,李鼎铭积极投身新政权建设,向党中央提出了“精兵简政”的著名建议。
这一时期,林伯渠把诗词作为推动统一战线、发扬斗争精神的武器。他倡议组织的“怀安诗社”,和许多党外人士相互酬唱,共同创作了大量讴歌中国共产党、赞扬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军民斗争业绩的光辉诗篇。他率先垂范,写下了许多诗词佳作,生动展示了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1945年,他在《六十自寿》中写道“我惭祖逖着先鞭,视息人间六十年。不惯装腔作样子,相从奋斗赞时贤。握筹愧乏治平策,励志惟存马列篇。战胜层冰与烈日,春风送暖入乌延。”回顾自己的革命生涯,他深切感到是马列经典让他不惧艰险,永葆革命的青春。
“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
1949年10月1日下午二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林伯渠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下午三时,林伯渠主持开国大典,以洪亮的声音宣布典礼开始。为了新中国,林伯渠不辞劳瘁、夜以继日,有时竟连续工作二十来个小时。为了勉励自己,他在日记本上端端正正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十个大字,并郑重地盖上自己的印章。
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他做了许多工作,在政权建设和统一战线方面的贡献尤为显著。对那些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过贡献的民主人士,他总是努力给予适当的安置和关照。他后又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呕心沥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瘁。进入暮年,他晚节弥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林伯渠为国事走遍大江南北,重访了很多革命故地,留下了大量诗词。他在诗词中对党史上很多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了非常深刻而精辟的点评。比如,对于南昌起义,他的评价是:“英雄城市首南昌,火种燎原不可当”“棋争一着局全活,风识正邪帆好张”。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也是他逝世的前一年,他在诗中写道:“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波涛万顷望无极,稳掌南针总向前。”在林伯渠看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历史抉择,有了党的领导,便从此拥有了风华正茂、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气概。据《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