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益林、湿地等领域生态补偿机制
国网庐江县供电公司举办“奋进新征程 携手向未来” 职工书画摄影展
安徽拟建设“绿岛”项目库
安徽公开征集城市黑臭水体线索
安徽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破万家
下一篇4 2022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
建立公益林、湿地等领域生态补偿机制

记者 徐越蔷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十八联圩湿地,草木丰茂,鸟儿翱翔。 新华社记者 张端/摄
 

开展“四廊两屏”建设、强化矿山生态修复和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开展扬子鳄等珍稀物种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维护东方白鹳等国际候鸟迁徙通道、每5年发布一次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报告……记者近日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为提升安徽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安徽,安徽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每5年发布一次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报告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实施意见》,安徽将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依托现有各级各类监测站点和监测样地(线),在长江(安徽段)、黄山等重点区域升级或新建一批生态地面观测(监测)站,逐步构建生态定位站点等监测网络。在禁捕水域和重点水域,组织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定期定点连续监测和专项监测。探索建立濒危野生动植物基础数据库,完善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

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安徽省将有效衔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整合利用各级各类生物物种、遗传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在保障生物遗传资源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数据共享。结合全省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每5年发布一次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报告。实施长江(安徽段)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   

建立健全公益林、湿地等领域生态补偿机制

《实施意见》结合我省实际,突出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增加“推进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转化”等内容。同时,精心谋划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如开展大别山、黄山—怀玉山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推进全省“四廊两屏”建设,强化扬子鳄、长江江豚、东方白鹳、黄山松、银缕梅等特色动植物保护等。

在促进公共性生物多样性价值实现方面,提出了建立健全水环境、公益林、湿地、耕地等领域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等举措。

到2025年,安徽将初步构建省级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含风景名胜区)占全省陆域国土面积的8%,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1%,湿地保护率达到53%,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95%,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90%,9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长江(安徽段)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有所改善,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水平稳步提高。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