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名将蔡炳炎:江淮俊杰 黄埔精英
2022年10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抗战名将蔡炳炎:江淮俊杰 黄埔精英

记者 吴承江/文 马启兵/图片整理
蔡炳炎戎装照
蔡浙生在北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时的留影
1934年,蔡炳炎与赵志学、蔡传仁在一起的合影
 

在绿柏葱葱的合肥蜀山烈士陵园,有这样一座墓,墓碑上刻着:“少怀壮志,才识超群。东征北伐,屡建功勋。抗倭救国,喋血淞沪。江淮俊杰,黄埔精英。蜀陵长眠,青史垂名。”它生动概括了合肥籍抗日英烈蔡炳炎的一生。

1902年出生的蔡炳炎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少将旅长,1937年8月殉国于淞沪战场。1985年,安徽省政府追认蔡炳炎将军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蔡炳炎位列其中。

投笔从戎,少怀壮志

2022年8月,在蔡炳炎之子蔡浙生的家中,我们聆听今年已87岁的老人讲述他所知道的父亲的故事。“父亲牺牲时,我只有一岁。直到上小学,才知道父亲是一名抗战烈士。随着年龄增长,依靠亲朋好友所提供的信件、照片,父亲的形象在心中才逐渐清晰鲜活起来。”蔡浙生说。

蔡炳炎少怀壮志,勤奋求进。7岁在本乡启蒙读私塾,曾在邻村巫岗随巫桂清先生读书,他聪颖过人,数年间读完了四书五经。15岁左右,赴三河镇跟从孙举之先生就读。

一天,蔡炳炎偶见孙先生案头置有梁启超《饮冰室文集》,遂倾心拜读,思潮澎湃。孙先生见蔡炳炎年轻好学,又有一定的文学基础,颇爱之,悉心传教。蔡炳炎深造三载,学业精进。

17岁时,因淝水干涸,禾苗枯萎菜谷无收,蔡炳炎无力继读,遂弃学在家中设馆,收村童若干,自己充当塾师,不久又到三河镇设馆。他教书年轻持重,常着浅蓝色大褂,形貌清秀,风度潇洒,执教有方,以礼待人,见有不平之事,爱出面干预,深受学生爱戴和父老乡亲推崇。彼时的蔡炳炎,虽已立业成家,但国家现状早已令他志在四方,遂走上投笔从戎的革命道路。

1924年,伴随着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来,蔡炳炎跃动的心绪再难平复,即托其舅父、老同盟会会员邓子云介绍前往应试,被成功录取。开学时,孙中山以校总理的身份来参加大会,并发表演说强调:“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蔡炳炎以孙中山的训导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奋勇前进。

罗店喋血,为国捐躯

因信仰坚定、成绩优异,蔡炳炎进入黄埔后就跟随革命军东征北伐,每次都冲锋在前,战功卓著。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短短13年,他已成长为一名少将旅长,当上了辖5000名官兵的少将旅长。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炮声,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当时已在广东驻防的蔡炳炎闻讯,拍案大怒:“日本帝国主义,践我国土,害我中华,岂能容忍!”他立即召集营级以上军人聚会倡议“保家卫国,请缨抗日”,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

不久,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蔡炳炎当即写下请战书,请求调201旅去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在请战书中,蔡炳炎写道:“军人不怕死,就怕不能为国而死!”后来,蔡炳炎率部分陆军部队扼守罗店,以卫上海苏州之门户。

8月25日,日军主力第11师团一部在飞机、舰炮掩护下,攻占罗店以北地区,直接威胁上海。26日,蔡炳炎率部向日军发起进攻,从黎明战至中午。

战况异常惨烈,蔡炳炎所在部队遭到日军疯狂反扑,死伤惨重。尽管敌我悬殊,但蔡炳炎仍然坚持与日军反复拼杀。据《救亡时报》描述的战斗场景,在炮火声中,蔡将军振臂高呼:“本旅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进者生,后退者死,其各禀遵!”随后以血肉之躯奋力作战,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5岁。

蔡炳炎“爱国家、爱人民,爱家庭”,在抗战伊始,便已立下舍家为国之志。“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蔡浙生说,父亲在战争危急之中目睹勤务兵潜逃,恨此人“瘦弱无忠骨”。

“父亲还叮嘱爱妻照料好一家人,抒写家书三封,未料竟成绝笔。”蔡浙生说,父亲提到“老八资质甚佳,我颇爱之,希注意保育为要。”信中提到的“老八”,就是指蔡浙生。

魂归故里,英名永存

蔡炳炎殉国的噩耗传来后,其夫人赵志学当即率长女慕兰前往苏州接灵。

1937年9月初,蔡炳炎的灵棺乘火车向安徽发运。行至南京,18军办事处为他举行公祭。灵棺后转水路,经芜湖,芜湖各界代表亦在江边举行公祭。

灵棺到达安庆时,省城军政商学各界纷纷去江边迎灵,全城各机关、团体、学校放丧假一天,以示哀悼。灵棺上岸,破例进东门出北门,停放在西门外鸭儿塘地藏庵内,沿街各户,都在门前摆设香案,默默致哀。由各界人士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在安庆隆重举行了追悼会。12月下旬,蔡炳炎灵棺由安庆运回其故里合肥。因战事日紧,暂厝于城东郊蔡之舅父邓子云家乡村头旱地。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1947年,安徽省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大会提出呈请国民政府明令褒扬本省忠烈蔡炳炎将军并予公葬案,国民政府于 1947年5月10日发布了对蔡炳炎的褒扬令,追授其为陆军中将。这年5月,原合肥县各界人士为蔡炳炎举行公祭大会。

由于种种原因,蔡炳炎的灵柩,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没有安葬。1958年,蔡浙生将其父灵棺深埋于农田之下。

198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蔡炳炎为抗日革命烈士并颁发烈士证明。1986年9月26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在蜀山烈士陵园为蔡炳炎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当日,76岁高龄的蔡炳炎夫人赵志学,专程回国参加仪式。其后,已居美国数十年,却一直未更改国籍的赵志学,毅然办妥手续,叶落归根,定居合肥,直至1992年病逝。

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蔡浙生是当时安徽省唯一以抗战英烈后人身份受到民政部邀请参加的人士。“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这是对我最大的教育。” 每每想起父亲的事迹,蔡浙生都倍受鼓舞。

“殉国前父亲写给母亲的家书,是她最珍贵的记忆。”蔡浙生说:“母亲把家书捐献给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成为一份可贵的家国记忆。”

2015年,合肥市政府将蔡炳炎故居附近的柳荫路更名为“炳炎路”,以缅怀先烈。 据《安徽画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