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段时间我酷爱京剧,这种感觉来源于我大学时的一位老师——左震东教授,他是一位杰出的京剧票友。至今我还忘不了他演唱《深山问苦》时的神采:“小常宝控诉了土匪罪状,字字血,声声泪,激起我仇恨满腔……”他一脸悲愤,眼睛平视着前方,但我相信他没有看见我们任何一个人,他的目光里实际上是一种近乎疯狂的陶醉。或许只有在眼神里贮存这种疯狂和陶醉的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我还是太冷静,太冷静的人不易疯狂和陶醉,于是我没有学好京剧。
1997年,左教授在安徽农业大学开设“京剧欣赏”选修课,属于合肥高校中的首创。我有幸成为他的开山大弟子。事实上,我不是个京剧戏迷,对京剧的诸多表演程式,唱腔的许多曲牌,都是一知半解。我承认,自己听起京剧老生唱段有如痴如醉的快感,还觉得老旦的唱腔沉郁苍劲,也可一听。除此之外,其他行当,一律不欣赏。
我能够将这门选修课一堂不落地坚持下来,完全是左教授的个人魅力吸引了我。其实,左教授的自然条件并不好,嗓音有些沙哑,而他一旦进入演唱状态,音色就会变得非常美妙。他的角色转换与气息运用,非常自如,让我充分理解了什么叫“以情动声”。左教授人脉很广,很多省城的京剧大咖被他一一请来:国家一级演员薛浩伟老师给我们讲解如何吐字归韵;省京剧院的路大东副团长给我们示范“四大名旦”的唱腔特色;有着“京胡神弓手”之称的琴师杨林亲自给我们操琴。“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来到深山,要消灭反动派改地换天……”作为左教授钟爱的弟子,我曾在杨林老师的伴奏下,单独演唱了这一段,那天的新奇与激动,久久难忘。选修这门课,我掌握了不少京剧常识,还学会了《淮河营》《追韩信》《甘露寺》《苏三起解》《智取威虎山》等几个耳熟能详的唱段。
左教授开设的“京剧欣赏”课很快被媒体知晓。安徽卫视《新闻观察》栏目、中央三套《戏迷园地》栏目同时过来采访。我又被左教授推到记者面前,就自己对京剧的理解和感悟,侃侃而谈。央视9分钟的栏目,竟然给我留了将近2分钟的镜头。左教授对我的评价是三个字:“讲得好!”在本次新闻专题中,业内专家王长安充分肯定了安农大的这种尝试,认为年轻人和京剧之间有一个需要沟通和合作的过程。左教授、蒋教授和其他各位老师的努力,“将从培养新的一代人才和普及戏曲艺术这两个方面,收到重要和积极的成果”。
1998年正月,我在城隍庙闲逛,思惠楼前正在举办京剧票友演唱会。舞台上,我欣喜地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这次,左教授是彩唱,扮上了,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我是左教授的铁粉。1998年8月,他又开设了“音乐视谱与指挥”一课,我再次选修。感谢这次学习,让我在当下对孩子的音乐指导上,不至于太吃力。回望农大四年的读书生涯,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专业课、实验课,我林林总总修了大几十门。所有的课程,考试过后我几乎全部还给了老师,唯有左教授教我的内容,历久弥新。
2018年4月18日,同学王伟发给我一篇农大杨诚老师写的文章:《仰望安农京剧团》。这篇文章写得行云流水,我读得兴高采烈。只是文章的最后让我怔了半晌:“2017年8月,安农六宿舍贴了张讣告。左震东大师去世了”。当时,我与杨老师的感觉一样,震撼之余,无尽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