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喜欢联想的人。近日到北大红楼参观,遥想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与教授胡适(后任北大校长)这两只著名的“兔子”(他俩都属兔,被人称为“兔子党”)在北大所做的贡献,心中油然生出敬慕之情。我在学习历史人物的过程中,觉得蔡元培与胡适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处,值得回味。
尊重女性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主张“思想自由,兼并包容”。在男女问题上,他亦主张男女平等,且以身作则,言行如一。蔡元培平时给夫人写信,信封上从来都是写明夫人的姓字,或在夫人姓字前面加一个“蔡”字,绝对不直接写“蔡夫人”,可见他对女性的充分尊重。
而胡适“怕老婆”是众人皆知的。胡适主张男人要“三从四得(德)”,即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胡适的这个主张虽然很幽默,但细细品味,就能知道他尊重女性的程度非同一般。
成人之美
抗战初期,蔡元培因病滞留香港。有一天,他收到一封从重庆寄来的信件,原来是一位素不相识且自称是北大学生的青年寄来的。这个青年在信中说他在重庆无以为生,想请蔡先生帮助。蔡元培当即写信向某单位负责人举荐。不久,用人单位负责人写信给蔡元培,说那位青年报到时,所出示的毕业证并非北大所发。蔡元培回复说:你不必在意他是不是北大毕业生,只要他是人才就可录用,如果他不是人才,即使徒有北大毕业证也断不可用。那位青年得到工作后,来信向蔡先生致歉并感谢。蔡元培没有责备他,反而勉励他努力工作,服务社会。
胡适提携后进同样不遗余力。他推荐北大学生千家驹到陶孟和所主持的社会调查所工作。陶孟和打听到千家驹是北大学生会的一个“头头”,是北大著名的“捣乱分子”,而且还“可能是共产党”,便有所顾虑。胡适得知后,对陶孟和说:“捣乱与做好工作是两码事,会捣乱的人不一定做不好研究工作,况且一个研究机关,你怕他捣什么乱呢?”于是千家驹得以到社会调查所工作。
身后无财
蔡元培晚年旅居香港,手头拮据,生病也无钱医治,1940年3月3日在住所摔倒住院,5日在医院病逝。北大教授王世杰(后任北大校长)在《追忆蔡元培》一文中说,“蔡先生为公众服务数十年,死后无一间屋,无一寸土,医院药费一千余元,蔡夫人至今尚无法给付,只得在那里打算典衣质物以处丧事。衣衾棺木的费用,还是王云五先生(王云五当时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笔者注)代筹的”。
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馆向来宾致祝酒辞,讲话过程中因心脏病猝发倒地,经抢救无效去世。胡适去世后,家人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好衬衫只有一件,好袜子只有一双,其他的衬衫和袜子都打过补丁,虽令人不可思议,但能够让人理解。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我认为这句话用在蔡元培和胡适的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他们尊重女性,是一种难得的修养;他们成全别人,是一种难得的美德;他们死后无财,更是一种难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