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全省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来自安徽省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21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由十年前的第15位上升至第8位,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财税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2021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达415.5亿元,是2012年的4.3倍,年均增长17.7%;财政科技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47%,比2012年高3.05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分别为90.6亿元、91.6亿元,是2012年13.9倍、4.8倍,年均增长34%、19%。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着力打造全链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了从科技成果转化到企业孵化,再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初步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科技融资担保体系。
2021年末,全省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6%;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8%,企业获贷率达78.2%。
除全力支持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外,安徽还围绕成果转化孵化,成立2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连同2019年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区域性“科创版”,安徽已经初步建立了完整的金融与资本创新体系,科技金融特色业务体系基本形成。
推动科创金融资源供给
创新是安徽的最大优势,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把支持科技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新领域,按照“一张产业全景图、一张资金需求表、一场专项对接会”的思路,联合经信、科技等部门开展高新技术、科技型中小企业“百行访万企”活动,实施了多轮次、全覆盖的融资对接,实实在在地提高了科创金融总量投入的跃升。
近两年,安徽省科技型企业的贷款余额从1525亿元增加至3128亿元,增长了105%,户数增长了157%,全省科技保险保障金额从1360亿元增加至2971亿元,增长了119%,年承保科技企业户数增长了181%。
金融服务产品模式不断创新
推动金融大力融入科技成果产业化“四链合一”,指导推出了初创期科创企业信用贷、研发贷等契合科创企业轻资产、轻抵押、长周期特征的专属金融产品。
协同政府部门开展了贷投批量联动,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合肥、蚌埠、滁州、芜湖等地开展升级行动,已为111家科创企业批量发放贷款,联动14家合作的股权投资机构投入股权投资17.6亿元,配套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7600万元,并通过股权投资的收益回流补充风险补偿资金池,实现了良性循环。
加快建立特色服务体系
加强与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等平台的联动,发挥基金、股权等协同作用,引导在安徽的全国性银行保险机构发挥总部集团“全牌照”优势,引入集团成员单位入安徽,加大债券、投行、理财等资金投入,加入安徽的“基金丛林”建设。
不断提升科创金融专业服务能力,引导支持银行保险机构设立专门部门,成立专门机构,打造专业团队,在资金定价、产品审批、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专门管理。近两年,安徽省新设2家总行级科创中心、36家区域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
数据显示,安徽辖内机构已累计为近8万户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超过1300亿元;累计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困难行业发放贷款超过5800亿元,同比增加了近四分之一;小型微型企业的首贷户同比增长3成,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累放无还本续贷、循环贷较年初增速均明显高于小微企业贷款同期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