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无糖”,所以“畅饮”?
2022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因为“无糖”,所以“畅饮”?
听听专家怎么说
蔡富根/整理
 

近年来,伴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日常饮食中过量摄入糖分的危害日益被重视。于是,以无糖饮料为代表,琳琅满目的无糖食品乘着这股风潮占领了不少人的味蕾。

许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认为,这些无糖饮料既有着不错的口感,同时又因为“零糖”“零脂”“零卡路里”,所以“光喝不胖”。无糖饮料是否真如广告宣传的这样健康?畅饮无糖饮料是否对身体不会造成任何负面影响?为此,本期健康周刊针对这一话题,集纳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等专家的观点,帮你正确认识无糖饮料。

既然“无糖”为何还有甜味?

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碳水化合物(糖)含量不高于0.5克,能量低于17千焦,热量小于4千卡,就可以被称为“无糖”。

“饮料标签上的‘无糖’‘零卡’,不等于不含糖,也不等于没有热量。”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进一步表示,此类产品虽然不添加常见糖类,但极有可能添加了代糖等甜味剂。据介绍,代糖分为天然型代糖和人工合成的代糖,市面上常见的就有赤藓糖醇、甜菊糖苷、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这便是“无糖”的饮料中甜味的主要来源。

无糖饮料是否更加健康?

关于无糖饮料是否真的更加健康,一直是网友争论的焦点。对此,母义明认为,对于无糖饮料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相对于真正含糖的饮料来说,无糖饮料确实更健康一些。”母义明解释道,作为食品添加剂,代糖的甜度虽然远超蔗糖,但在产生甜味的同时基本不产生或产生较少的热量,“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喝含糖饮料,血糖可能在3至5分钟内就会骤然升高,而无糖饮料就不会。从这个角度来看,无糖饮料确实更有利于对糖摄入的控制。”

母义明表示,对于甜味的喜爱是人之常情,因此商家在饮料中添加甜味剂也无可厚非,“至于这些甜味剂安全与否,关键看使用的甜味剂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国家标准添加的话就不需要担心。”

无糖饮料能否“敞开了喝”?

不过,母义明也表示,长期大量饮用无糖饮料对人体也会产生影响,“如果只是偶尔喝一两瓶自然不会有问题。但凡事都讲究适度,长期无节制地饮用这类饮料、摄入大量代糖的话,可能会导致大脑误以为糖已经进入人体,从而刺激胰岛素迅速分泌,长此以往将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国家卫健委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倡,到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克。因此,许多人在平日的膳食中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糖分摄入,追求“无糖”“零卡”也日渐成为新的风尚。

对此,母义明也特别提醒广大民众,糖仅仅在摄入过量的情况下才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这些负面影响也不能单纯地说是糖直接造成的。“糖是人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如果摄入不足,也会导致肌肉无力、反应迟钝等问题。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母义明说。

如何正确选购无糖食品?

专家介绍,选购食品时首先应该看营养成分表里“能量”一栏的数据。一般来讲,数字越小对应的能量越少。

此外,还要学会看配料表。比如,真正的无糖饮料是利用甜味剂来提供甜味的,因此在配料表里能够看到赤鲜糖醇、安塞蜜、阿斯巴甜等字样。但是,如果配料表里添加了蜂蜜、果汁、糖浆、浓缩苹果汁等,那就不能算是无糖食品了。

喝无糖饮料真的不会发胖吗? 结果可能恰恰相反。研究表明,喝无糖饮料比喝有糖饮料变胖、得糖尿病的人数更多。这是为啥?专家介绍,这可能和人的心理有关。有些人觉得,“反正是无糖就可以多喝两罐”,殊不知却掉进了另一个“肥胖陷阱”,无糖饮料里的甜味剂大量摄入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造成代谢紊乱,从而带来食欲上升,让我们摄入更多食物。此外,无糖饼干、无糖月饼这类无糖点心,糖少了≠热量低。由于点心里面含有米、面、油等,总能量本来就不低,而且,面粉等碳水化合物吃进去以后,经消化分解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不仅很难指望它来减肥,吃得过多还有可能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爱吃甜食怎么办?

对于已经患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如果想吃甜食可以适量选用含代糖的食物以及低糖水果进行代替,含糖量比较低的水果有苹果、柚子、猕猴桃等,但不能一次性食用过多;含糖量高的水果如红枣、羊角蜜瓜、榴莲、香蕉等,不建议食用。

糖尿病患者不仅是控糖,也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在碳水化合物的选择上,尽量食用全谷类而避免精加工谷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平时的饮食中,要以科学的比例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像脂肪,要限制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获取,这样有助于改善血脂与血糖;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建议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0%至65%。”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邹译娴说。

对于健康人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如甜点、蛋糕、巧克力等,高淀粉类的食物如红薯、山药、芋头、土豆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馒头、油条、糯米饭等,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类的甜点,十分精细的食物如粥、粉、面等,这几类食物能使血糖迅速升高,过量摄入易引起高血糖。

资料来源:人民网 央视 《长沙晚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