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黟县秀里,若是不去赏匾,就如同进了北京城没进故宫一样,多多少少是个缺憾。
秀里匾多,渐成共识。光是一个“秀里博物馆”就展有近百幅匾额。这些匾额从内容上讲,有祝寿匾、婚庆匾、嘉奖匾、自勉匾、纪念匾、堂号匾等等;从材质上分,有木匾、石匾与砖匾;从款式上辨,有阳刻款与阴刻款;从色彩上分,有黑底金字、红底黄字、红底红字等版式;从修饰上来看,有花边与无花边之别;从年代上来论,有前清,亦有民国。
虽说匾上的文字不多,但涉及的学问却着实不少。它集文学、历史、书法、雕刻、治印、装饰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字约以义丰,形微而蕴远。到了秀里的游客,若欲检验自身是否“腹有诗书”,才学如何,不妨去看看那里的匾。往匾前一站,高低多寡立见分晓:“螽衍堂”的头个字认得么?“生民有未”又是啥意思?“肤功”是啥功?“慈竹长荣”又是何意?许多游客站在匾前,每每总是在相互发问与探讨:这是什么字?这个又是啥意思呢?……而我看了总是汗颜,内心竟似交白卷一样地惶急:啊,不知道,不知道,还是不知道。
题匾,要有卓越的文才与学识;赏匾,也应腹有诗书,才能遥相呼应,古今相通。因为匾文力求典雅,讲究字字有出处,用《红楼梦》中的话说是“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追求蕴藉与含蓄。故而,没有底蕴、腹无诗书,总是隔了一层,终是无法鉴赏的。
然而,有了它,花柳园亭竞生色,祠堂府第顿增辉。它是“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是建筑的眼,顾盼生辉。夜郎自大与目空一切者,我们倒是建议其多来秀里看看匾。读书使人高贵,看匾却能使人谦卑。同时,还能树正气、守正道、扬清风。面对匾额,我们除了能看到自身学识的贫乏与见识的浅陋之外,还能从中看出前人的门第层次、道德修养、思想情感、处世哲学、精神寄托以及对未来的追求等。
在秀里博物馆里,独自一人默默鉴赏时,忽然有四字在我眼前一亮:为民先锋。驻足细看,此匾素朴得如同村里的老农:红底黑字,没有花边,没有印章,一看落款,方知是村民所送。
茹志鹃的成名作《百合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
如此看来,给人挂匾应是中国民间表达感激与敬意的最素朴、最诚挚的方式了。
不过,还是觉得这匾文化距离我们有点儿远,须抬头仰望,才能领略。却不料它竟会走下“神坛”,现身于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上;考生见了它,竟如同见了古典美女一般,讶异不已: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亭下是流水潺潺,桥头是花木扶疏,就匾名而言,“沁芳”二字,确实是扣住了花木映水这个佳境。可见,给匾额题名,还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