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这样养生最好
2022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防秋燥、护脾胃、早睡早起
秋分时节这样养生最好

蔡富根/整理
 

再过两天我们即将迎来秋分节气,太阳在这一天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白天变短、黑夜变长,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农谚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那么秋分节气我们该如何养生呢?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本期健康周刊集纳了专家的养生建议,希望为你的健康护航。

防秋燥、护脾胃,多吃清润食物

秋季燥邪伤人,易伤津液,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滋生一些疾病。在饮食上建议多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萝卜、藕、秋梨、葡萄、百合、银耳、蜂蜜、甘蔗等。

常补水,多喝粥多煲汤。喝水是对抗秋燥最简单的方式。另外,多喝些清润、温润的养生粥、养生汤,在补水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滋阴生津的效果。

此外,秋分时节寒湿较重,饮食上可以选择山药、南瓜、玉米、苹果、猕猴桃、木耳、香菇等温和食物保护脾胃及心血管。事实证明,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由于气候干燥,故应尽量少吃辛辣之品,遵守“少辛增酸”的原则,如葱、蒜、姜、茴香、辣椒等要少吃,而柑橘、山楂、苹果、梨、葡萄等新鲜瓜果蔬菜可多吃。要多喝开水、淡茶、豆浆、乳制品、果汁饮料等,这样可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老年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如选食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也可烹制杏仁猪肺汤、罗汉果炖猪肺、贝梨(贝母和雪梨)炖猪肺、莲子百合炖猪肉、沙参炖肉等保健药膳服食。

早睡早起防秋乏、谨防呼吸道疾病

起居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建议早睡早起,适当午睡,不仅可以防秋乏,还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

秋分过后,天气转凉,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容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可能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秋燥温与凉的变化,与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粘痰,不易咯出,甚至可见痰中带血,兼有咽喉肿痛,皮肤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初发病时,还可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病发时怕冷,发热很轻,头痛鼻塞,咽喉发痒或干痛,咳嗽,咯痰不爽,口干唇燥,舌苔薄白而干。这类病症虽不是大病,但如不及时治疗,病邪便会深入,病症会加重,少数人还会发生其它病变。出现高热、抽风、出血等严重现象,所以应及早治疗和预防。人患此症,是由于体弱,不胜凉劲肃杀之秋气的侵侮所致。要防止秋燥症,就得增强体力,提高抗病的能力。适应气候变化,坚持身体锻炼。秋季身体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春捂秋冻、适当运动,培养乐观情绪

中医养生常言道: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指在一般情况下,秋天的天气偏向于“凉而不寒”,过早穿厚衣服,可能会使身体与“凉气”接触太少,不利于适应寒冷的冬季。所以适当“冻”一下,会增加皮肤和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有利于人体的抗寒、抗病、防病。但体质虚弱的老人、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以防腹部、腿脚受凉,诱发各种疾病。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白天在天气较好的时候,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比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可以放松心情,预防悲秋。

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推荐几款适合秋分节气的食谱

“秋分时节,食疗方不可或缺。面对秋燥,喝一碗有去燥滋润的汤汤水水再合适不过,特别推荐几款适合秋分时节食用的美食。

1.川贝百合秋梨汤

适用人群:久咳燥咳、少痰,尤其是老年人燥咳、咽干、少痰者。

材料:秋梨1个,川贝母6克,百合(干)15克,冰糖适量。

做法:秋梨去核切小块,与川贝母、百合、冰糖加水共熬。

功效:生津润肺止咳。

2.沙参枸杞银耳汤

适用人群:皮肤干燥、咽干、干咳、便秘者。

材料:银耳50克,北沙参15克,冰糖适量。

做法:银耳浸泡后清洗撕成小朵,北沙参洗净,加入冰糖,加水共同熬煮30分钟。

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3.海米炝竹笋

材料: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高汤、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竹笋洗净,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长段,再切成一字条,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水。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油。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消痰,祛风托毒。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