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4月10日,年仅31岁的陈原道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是安徽省巢县青岗乡(今巢湖市栏杆集镇)陈泗湾村人,历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秘书长、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兼秘书长、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上海革命工会党团书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原道两次遭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始终横眉冷对,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1934年1月22日,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把陈原道和黄公略、韦拔群、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等著名革命烈士并列,提议静默3分钟,表达哀悼和敬仰。
壮志少年,满腔抱负
陈有标是陈原道的侄子,也是陈原道故居的管理员,据他介绍,陈原道于1902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妹五人中陈原道是大哥。6岁时,陈原道进入村上富户陈元宗家读私塾。他天资聪颖,深得私塾先生的喜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
受辛亥革命的影响,幼年陈原道就憎恶封建礼教,他瞒着父母剪掉自己和几个同学的辫子,私塾先生又气又急,却引来了乡亲们的一片惊叹,那时,陈原道才10岁。12岁时,陈原道进入龙华高等小学堂读书。在这里,他进一步受到革命新思潮的教育和熏陶,立下了将来要为国家做一番大事业的抱负。在学校期间,他的作文《论我国通商》《顾亭林先生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焉论》《重阳登高论》等,抒发了炽热的爱国情怀,他在其中一篇写道“身可杀,而爱国热血不可消;头可断,而救国苦衷不可灭!”被老师赞为“胸中了然于史册”“以咄咄逼人之笔锋,为戛戛独造之文字”。
1921年夏,陈原道考入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二农)。这时的芜湖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萧楚女多次来芜湖讲学,传播革命思想。在他们的影响下,陈原道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大量进步书刊,并加入了芜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担任芜湖学联负责人,领导广大爱国学生进行抵制日货、声援芜湖黄包车工人反对反动当局的罢工斗争,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3年,陈原道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陈原道投身革命后,以“革新”“割心”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革新”“割心”意在革旧布新。后又用“列武”为名给家人写信,表明自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队伍中的一员。
为国着想,矢志不渝
1929年3月,陈原道结束了中山大学的学业,从莫斯科回到了上海,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秘书长,任弼时任部长。当时的江苏省委设在上海,这里的白色恐怖比其他地方更为严重。陈原道的公开身份是上海南洋大学教授。由于环境险恶和工作繁忙,陈原道回国后一直未回家探亲,只能通过书信与家人互报安康。
陈原道家人后来曾回忆,1929年陈原道从苏联回国后,弟弟陈元仓曾到上海去看望陈原道,陈原道扮成商人来到陈元仓住的旅社。元仓说:“你们这样偷偷摸摸的,将来能成大事吗?”陈原道充满信心地说:“等我38岁的时候,你再看看!”谈话中,元仓得知哥哥身边的箱子里装的全是钱,就说:“你在读书时,我们在家种田,赚钱供你念书,今年家乡干旱,家中生活十分困难。你能不能筹措几个钱,帮助我们度过灾荒?”陈原道严肃地说:“分文不能动,这是党的钱。”他还拉着弟弟蹲下身来,拣了块石子在地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动情地说:“这个大圈代表国,小圈代表家,我不能只为自家着想,要为四万万同胞着想,两者不能兼顾啊!”
陈原道在金钱方面难以惠及家人,但是在精神方面,却始终没有放松对弟弟们的关心。他经常给弟弟寄回陈独秀、鲁迅的书籍。在上海期间,他不断将《新青年》和自己主编的革命宣传刊物寄回村里。为了躲避当局的查禁,每次邮寄,他还要将所寄的书刊“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在这些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弟弟陈元仓、堂弟陈元泉以及村里的一批热血青年,后来都追随陈原道去了上海,参加中共地下党的革命工作。
两次被捕,大义凛然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河南的发展连遭挫折,到 1929年1月,省委只有1名书记和1名秘书。1929年冬,为重新组织革命力量,中央决定派陈原道等人到河南,担负起重建河南省委的重任,陈原道被任命为组织部长兼秘书长,1931年初,他又奉调任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长,重新组建河北省委。
1931年,中共河北省委连续遭到三次大破坏。在第一次大破坏中,陈原道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和第二次大破坏中被捕的殷鉴等一起被监禁在北平草岚子监狱,他们在狱中坚贞不屈地同敌人斗争。1932年9月,陈原道出狱后,于11月由天津秘密赶到上海,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上海革命工会党团书记,领导上海的工人运动。
1933年1月7日,上海工联组织工人群众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失业示威游行。敌人出动大批军警宪特进行镇压,游行总指挥李兰平当场被捕,随即叛变,供出了党的秘密联络点。这天,陈原道前来联系工作,不幸被埋伏在此的特务逮捕。国民党反动派大喜过望,立即在上海的《时报》上发布消息,称“捕获了共产党重要人物”。
不久,陈原道被转押到南京宪兵司令部。面对敌人的酷刑,他横眉冷对,威武不屈。敌人软硬兼施,不断以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名义派人给他送食物,又多次指使叛徒来劝说,陈原道大义凛然,严词拒绝。1933年4月10日拂晓,陈原道在雨花台英勇就义。临刑前,陈原道慷慨激昂地讲演:“同志们,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永别了!无产阶级是会报仇的!”他高呼着“打倒国民党”等口号。敌人用毛巾捂住他的嘴,把他拉上汽车,汽车走远了,难友们还能依稀听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的《国际歌》声。
陈原道牺牲时,他的妻子刘亚雄已有身孕,听闻噩耗,悲痛万分。她决心继续陈原道未竟的事业。刘亚雄几经辗转,回到山西老家继续从事革命斗争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亚雄先后被任命为全国妇联中共中央妇委副书记兼城工部部长、劳动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88年2月21日逝世于北京。陈原道的儿子、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原总经理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刘纪原曾回忆说:“我在母亲腹中5个月时,父亲在雨花台英勇就义。我出生后,母亲为革命四处奔波,实在无暇照顾我,就把我交给外公抚养。外公为了让我永记父亲,为我起了这个名字。”
如今,在河湾环绕的巢湖市栏杆集镇陈泗湾村,陈原道故居就位于小村庄的中心位置,2017年这里被命名为“合肥市第五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干部群众来这里参观瞻仰,陈原道崇高的献身精神和伟大的革命功绩,也将永久被世人深深铭记。 据《安徽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