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来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啦,上次兑了条毛巾,这次兑一提卫生纸。”周末一大早,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詹店镇张菜园村村民张永霞拿着刚用积分兑换的物品高兴地告诉记者,自打有了“积分超市”,她在生活用品上省了不少钱。(9月18日《经济日报》)
张永霞所说的“积分超市”,是詹店镇为实现垃圾“变废为宝”专门实行的一套激励机制。每周六,村民只需将家里提前收拾好的废旧纸箱、金属、塑料瓶等物品到称重处称重,即可根据物品所得积分挑选相对应的生活用品。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国内自2000年起就在诸多大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虽历经多年努力,垃圾分类成效难言乐观,而难就难在习惯的养成。培养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当中激励机制不可或缺。因此,不少地方采取垃圾分类投放有奖的办法,以调动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加快“习惯成自然”这一过程。
“垃圾兑物品”,其实就是“分类有奖”,虽是小措施却有大作用,成本不大效益显著。比如,可回收垃圾可以换回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盐、味精、牙膏、牙刷、香皂、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于是村民把可回收垃圾分门别类地收集用以兑换,同时也就把不可回收垃圾区分出来,达到了垃圾分类的目的。
从“人人都是垃圾生产者”到“人人都是垃圾分类者”,养成分类的习惯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然而,如果让每个人都认识到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乃至每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再辅之以“垃圾兑物品”之类的措施,像张菜园村那样以此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将加快垃圾分类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因此,“垃圾兑物品”值得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