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抢跑”前需要慢思考
居民风险意识提升 理财选择更加理性
3上一篇 2022年9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投资理财行为报告出炉
居民风险意识提升 理财选择更加理性

 

今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加剧变化,居民在投资理财偏好上发生了变化。日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在线上举办“2022高金财富管理行业峰会”,并发布新一期《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居民投资风险管理意识有所提升。

根据《报告》,在居民的财务健康度方面,居民有家庭备用金的比例从去年的72%增至73%,风险管理意识稳中有升。“较高的备用金准备率有助于居民更好地应对短期风险,例如疫情多点散发带来的短期停工和收入减少的问题。今年备用金准备率略有上升,显示出居民对突发风险导致的收入减少的警惕性增强。”

另在理财产品配置偏好方面,居民的理财产品配置偏好比较集中,且相对保守。公募基金配置明显降低,其中权益类配置降低、固收类增加,体现出避险的特征。具体而言,银行存款类、公募基金和债券是2022年居民投资比例最高的三项资产。

其中,债券类资产配置比例为21%,相较于上一年的15%有6个百分点的上升,取代股票成为2022年居民配置最多的三类资产之一;股票配置从2021年的17%增加到20%,配置比例与债券非常接近;公募基金配置仍居于居民配置品类的第二位,但比例有大幅下降,从2021年的44%降到38%;私募基金、房产配置有微弱降低。

在投资风险偏好降低的同时,中国居民的长期投资意识也有所提升。《报告》统计,相较此前,一年以内持有意愿的用户比例明显下降,从去年的72%到今年的65%;而且,居民对投资收益的期望普遍下降,去年对于投资的年化期望收益在5%以内(包括“不亏就好”)的受访用户占比为37%,今年增加6%,为43%。这一方面说明人们的收益期望逐渐回归理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市场预期的不乐观。

体现居民投资回归理性的还有一个维度在于追涨杀跌现象有所减少,非理性决策降温。数据显示,当面临损失超过20%时,40%的受访用户可能会改变投资计划,相较于去年有所下降;当收益超过20%时,近34%的受访用户选择增持,相较于去年超过50%的数据有大幅下降。追涨杀跌现象在中国居民投资理财中是客观存在的,但今年有所降低。

此外,居民对理财产品的选择回归理性。调查显示,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经理的关注显著下降,关注比例由去年的24%下降至14%;投资者对基金历史收益的关注也有所降低,由56%变为53%;投资者对渠道推荐、封闭期长短和费率的关注度有所提升,或与去年市场波动情况有关,投资者对投顾、流动性和购买成本更加敏感。 第一财经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