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白墙黑瓦古色古香的徽州古村落,皖中地区的石板街显得另有韵味。从合肥往东南方向驱车60多公里,途经京台、芜合高速,便来到巢湖柘皋小镇,镇上的北闸老街于2019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夏日午后暴雨将至,老街口只有三两行人,零星的店铺开着,售卖一些当地特产。往里走一些,便是当年的李鸿章当铺,如今仍保存完好。
这里曾是安徽的经济和军事重镇,如今的水上灯会、正月十六“过太平桥”等民俗,仍可窥见旧事的繁华,老街背后的柘皋河静静流淌,落日的倒影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时光静止于此,往事谁人记得?
北闸老街李鸿章当铺 为家族当铺总铺
柘皋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遗存丰富,文化遗产厚重。据悉,柘皋古称“橐皋”(tuó gāo),曾以“矤叴” (shè qiú)之名刻记楚简,并以“橐皋”之名载入《春秋》,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
清末时,柘皋曾为安徽三大重镇(三河、柘皋、临淮关)之一。自古以来,柘皋镇一直为皖中财物聚散的市埠,南北交通商旅的枢纽和江淮军事战略的要地。
据古代史籍和1984~1985年文物普查资料表明,柘皋地面上遗存、遗址、传世器物和古迹,自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发现,印证了古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石梁河、晒书墩、会吴城、玉栏古桥、九步三眼井……见证着她的悠久历史;市级文物单位——北闸老街是环巢湖旅游线路上的一颗明珠,老街两旁是一些明末清初老建筑,是皖中地区古街保护最好的一条。
走进北闸老街,一栋栋徽派民居映入眼帘,粉墙、黛瓦、马头墙、砖木雕等各类徽派元素古色古香、清新典雅。老街内,店铺门面已修葺一新,地面铺上了仿古的青石板,深巷人家的老手艺、老物件,无不承载着悠悠的历史记忆,诉说着无数的动人故事。
老街一边是柘皋河,古建筑民宅约600余间。李鸿章当铺位于老街中段,建于1875年前后,即清同治、光绪年间,距今约有150年历史。当铺原来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根据规模,专家推断此处应该为安徽境内李鸿章家族当铺的总铺(当年,在安徽境内有合肥、孔城、柘皋、烔炀、运漕等多处建有李鸿章家族的当铺),拥有着行政、结算、仓储等职能,是李氏当铺的仓库和港口运输货物集散地之一。当年,当铺共有30余间房屋,后有仓库4间;雇有管家、账房先生、学徒、勤杂人等近百人,配有骡、马车等,河边有码头2座,5艘船总吞吐量约百吨,物资主要运往省内各处,最远到达京城。
柘皋镇李鸿章当铺是触及古代经济脉络、研究晚清安徽经济文化和李鸿章家族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19年4月,柘皋镇李鸿章当铺入选第八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曾为商贸和军事重镇
街市因河而生,因河而兴,清末民初,作为皖中财物集散地,柘皋镇商业辐射范围,上至津浦路西,下至沿江各城镇。应运而生的粮食行、杂货店、京货店、药店、染坊、锅瓷店、茶叶店、当铺、茶馆、酒楼更是四门皆有。鼎盛时期,商贾云集,车载马驮,熙来攘往,昼夜喧闹,时称“不夜城”“小上海”。
民国时期,由于市场繁荣,吸引了沿海的广东、福建、江西和省内的合肥、安庆、徽州等地商贾纷纷来此经商,至抗战前夕,柘皋镇先后建立了江西会馆、福建会馆、徽州会馆以及广潮帮等组织。据调查,1936年柘皋镇拥有较大商铺676家,四门街头遍布粮油、棉麻商行,在巢湖流域以及江淮之间曾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柘皋扼江淮要冲,为合肥东大门,历来是兵争之地。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483年,鲁哀公会晤吴侯于橐皋(柘皋),筑坛缔结盟约,故史称“会吴城”。
三国时魏吴拉锯战争中,柘皋为重要战场,魏欲东征,吴欲西伐,都曾于此屯集重兵,至今境内仍有“阳河岗”“典韦衣冠冢”及“九步三眼井”等遗迹。
南宋时,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帅完颜宗弼(兀术)率军南下,著名抗金将领刘锜、杨沂中、王德等,渡过石梁河、大破金军,史书著称“柘皋大捷”,斩敌1万,击退10万金兵,迫使金兵渡淮北去,稳定了南宋偏安的残局。
清咸丰时,柘皋镇为储粮基地。太平军攻克运漕后,进入柘皋,运粮接济天京(南京)。
历史的硝烟已消散,如今安静祥和的小镇,只有午后倚在门口打盹的老人和散学后滚铁环的孩子,那些久远的故事,才能在柘皋人的早茶中、才能随着老一辈人津津乐道的讲述中再一次复活。 据《安徽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