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红茶之都 美丽康养祁门
2022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世界红茶之都 美丽康养祁门

施亚磊
2022年祁门县祁红云采摘节
祁门红茶生态示范茶园基地
祁门县芯微电子产品检测
祁门县中草药种植基地
祁门县新城区风貌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千年徽文化、华东好生态、世界级名茶、新安名御医四大优势叠加,电子产业链条更加完善,成为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外溢的重要承接地之一。近年来,祁门县坚定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茶业富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祁红、电子、文旅、中医(药)康养四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建设“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取得显著成效。    

世界有名:擦亮祁门红茶“金字招牌”

2021年12月16日,祁门红茶再现高光时刻,中国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进会在“中国红茶之乡”——祁门县举行,祁门县作为安徽唯一代表正式加入“万里茶道申遗城市联盟”,拉开了祁门红茶争创世界文化遗产品牌、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大舞台的帷幕。

祁门红茶位列世界三大高香茶之首,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珍品,有“王子茶”“茶中英豪”“群芳最”等美誉,一代伟人邓小平曾赞誉“你们祁红世界有名”。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1987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2020年获第105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特等金奖,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四度蝉联国家优质产品金奖。祁门红茶公共品牌连续入选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公用品牌、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中国茶叶最具传播力品牌、中国茶叶最具带动力品牌。祁门县多次斩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叶百强县、全国“三茶统筹”县域等殊荣。

祁门红茶是祁门县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全力做好祁红文章,做大做强祁红品牌。实施祁红产业“五大提升工程”,着力延伸茶产业链,提升茶产业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产业效益稳步提升,茶农收入持续增长,为加快推进祁红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茶园显成效。全县茶园面积19万亩,其中省无公害产地认证面积10.2万亩,绿色、有机茶园认证面积1.58万亩,全域茶园绿色防控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天之红祁门红茶高效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祥源祁红绿色高效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天之红国家祁门红茶生产标准化试点示范区通过中期评估。“天之红生态园”被评为全国T20最美生态茶园。

品质提升夯根基。成功发布《祁门工夫红茶》行业标准、《祁门红茶茶艺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祁门红茶》团体标准。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成功开发出了连续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线7条,祁门红茶自动化加工走在全国前列。建立并完善了祁门红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祁门县被认定为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主体培育添动能。全县茶叶初、精加工企业400多家,其中,中国茶叶百强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茶叶龙头企业3家,绿色、有机茶园认证企业12家,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8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190余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52家;茶叶产业化联合体9家,其中省级联合体2家。2013年成立了祁门红茶协会。

品牌战略全发力。创建国家驰名商标1件、省级著名商标18件、安徽名牌产品5个、安徽老字号2个。重新申报祁门红茶地理标志产品并创新保护方式,加快建立区域公共品牌保护管控体系。引导企业走出去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支持企业发展“直播带货”“直播营销”等新业态、建设省市外实体店,提升祁门红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融合发展谱新篇。祁门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县现有非遗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5人、市级25人,祥源祁红文化产业博览园被评为国家级4A景区,祁红小镇被评为省级特色小镇。连续举办祁红采摘节、斗茶会、茶王赛,打造了祁红庄园、十里茶乡等一批旅游景点,多条茶旅线路先后入选中国十佳茶旅线路。

祁门县正立足建设长三角和杭州都市圈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着力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祁红产业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质量安全更加巩固、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产品功能更加多样、发展业态更加丰富、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全面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业体系,促进祁红产业做优做实做活做强,力争实现“十四五”祁红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的目标,真正使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高质量建设“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

高新技术:电子产业高歌猛进

炎炎夏日,祁门县经济开发区电子产业园区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阊华电子有限公司,员工们加班加点赶制客户订单,企业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一季度该公司逆势上扬,完成产值1100多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以上。企业自主研发的键合工艺模块替代了国外进口产品,为安徽省唯一生产厂家、填补了省内空白。

近年来,在“工业强县”核心战略背景下,祁门电子产业已经发展为最具优势、最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县经济开发区电子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科技环保、土地集约的专业性现代产业园区,先后获得安徽省新型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安徽省电子电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省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科创安徽”首批试点园区等多项殊荣。“十四五”期间,祁门电子产业技改投入年均增长目标在15%以上,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达到15家以上,2025年电子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

技术创新,电子产业茁壮成长。拥有国内规模较大的晶闸管、可控硅及MOSFET、IGBT高端电子产品生产线和电子产业科技孵化器。大功率焊接ZP整流芯片、电子保险柜液晶显示屏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0%和70%。科技支撑、创新驱动,筑牢了电子产业发展根基。全县现有电子企业43家,其中规上企业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战新企业14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拥有企业专利114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5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3项。拥有实验室、检测站、研发中心14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其中,被认定为省级科创平台6个,市级科创平台4个,与高校院所联建5个。拥有芯微电子、利嘉城电气等一批在技术优势、产品性能、产能和竞争力方面居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积累形成了新飞电子、七七七电子等一批“安徽名牌”的优质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处于全省同行业先进水平。芯微电子2021年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双招双引,电子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祁门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针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域持续发力招引电子企业来祁发展。围绕电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开展招商引资,取得实效。一大批优质电子企业纷纷来祁投资兴业,2021年共联系对接外来电子行业客商51批次,对接落地电子产业项目5个。2022年1~4月份已签约电子项目4个(机器人手臂组装建设、硅电子元器件制造、车用整流器件生产、电子制造服务项目)。电子企业设备投入、技改投入、研发投入均超时序进度。

优化扶持,电子产业高歌猛进。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发展,走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之路。2021年,全行业技改资金投入达2.85亿元,同比增长18%。积极出台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扶持政策,加大对电子企业技改投入资金扶持。同时加大电子产业企业上云、机器换人步伐,通过嫁接工业互联网,实施电子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推进电子产业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着力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林业大县:加快向林业强县转变

2022年1月,祁门县国家储备林项目获安徽省林业局批准,项目总投资104.68亿元,建设储备林120.36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一期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规划用6年时间,投资45.16亿元,建设储备林45.2万亩。项目的实施,对祁门县建设生态文明、提升森林质量、维护生态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祁门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安徽省重点林业大县,全县森林覆盖率88.64%,居全省第一。近年来,祁门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念好山字经,做好林文章,坚持“五绿”齐抓,实现了三大效益共赢。先后荣获了中国红茶之乡、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省林业产业十强县、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等荣誉称号。

抓“护绿”,资源保护全面加强。实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率达100%。80万亩天然林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110.7万亩生态公益林严格管护,累计发放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等2107.28万元。突出抓好中央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和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推动5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3793株古树全部制定“一树一策”,建档立卡、挂牌保护,落实专人管理。

抓“增绿”,资源培育成效显著。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万亩,封山育林7.2万亩、森林抚育69万亩、退化林修复11.6万亩,建立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2个、林业科普(实践)示范基地5个、科技示范基地20个,打造美丽庭院227个、乡村苗圃2827亩、岸绿工程85亩,建成旅游风景道125公里。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2个、国家森林乡村17个、省级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镇9个、省级森林村庄90个。

抓“管绿”,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划定1242个网格,落实“一林一长”459人、“一林一警”39人、“一林一技”117人、“一林一员”476人。实行采伐分区管理,年森林采伐量减少50%以上。建立松材线虫病防治、森林防火“四清单”,森林火灾受害率连年控制在0.4‰以内,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战扎实有效。深入开展“绿盾”“清网”“清占”等专项行动,累计督查森林图斑1794个,查处各类森林案件148起。

抓“用绿”,富民产业提质增效。2021年,全县林业产值100.42亿元,农民来自林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0%以上。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4.5万亩,建成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国家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1个,省“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1个。全县省、市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户,林业专业合作社244个,家庭林场59家。累计实施林业重点项目32个、投入资金6亿元,发放林业扶贫资金693.1万元。

抓“活绿”,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完成林权登记267.5万亩、年森林保险273万亩。新增林权流转4.68万亩、林权抵押贷款金额3.04亿元。出台优化林业发展环境政策22条,对上争取到位资金1.79亿元,新签引进投资项目21个、实际到位资金3.97亿元。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申请材料、审批时限均缩短50%以上。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省级科技特派工作站2个,开展林业科技培训110场次。

林业兴则百姓富,林业强则经济强。下一步,祁门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平安森林、健康森林、碳汇森林、金银森林、活力森林、文化森林“六大森林”行动,把森林“含绿量”变成“含金量”,让“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加快实现林业大县向林业强县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

御医之乡:康养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2021年,祁门县中药材“特色产业+金融+科技发展”项目带动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7800亩。今年以来,祁门县积极放大项目效应,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新增“中药材贷”业务,发放奖补资金1000万元,新增金融贷款2000万元。真金白银激活了一池春水,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祁门县是新安医学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明清两代有史可考御医21人,有中药材品种275科913种,其中可形成产量和效益的70余种,素有“中国御医之乡”“天然药库”之称。近年来,祁门县依托资源优势,多措并举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全力打造中医(药)康养文旅名县,取得了积极成效。202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中医药综合产值达8亿元。

建基地,育主体。建成中药材百亩以上种植基地34个、千亩以上种植基地5个、示范基地10个、示范村11个。现有中药材种植经营主体40家,其中省龙头企业1家、市龙头企业2家、省级示范社2家。黄山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黄山仙寓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获评安徽省“十大皖药”(黄精)产业示范基地。

延链条,塑品牌。建成祁门御医文化展示馆等1500平方米、工厂化育苗车间3000平方米、种苗驯化基地300亩。年黄精深加工100吨以上。发布白及栽培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门管理站珍稀动植物科教基地被授予全国林草科普基地。祁门蛇伤研究所、黄山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

承精华,丰业态。成立中医药学会,建成名医工作室3个,发展祁门蛇伤、胡氏骨伤、针灸康复等特色医疗和优势学科。蛇伤疗法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安祁门胡氏骨伤流派工作室入选第一批安徽省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新安康养集聚区、中医药文化展示馆、中医药文化康养博览园,祁门县被评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

强科技,深合作。与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中药材组织培育、珍稀药材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重点引进教授、博士、硕士20余人,成功选育“祁源黄精”“祁白术1号”。“中西医结合防治五步蛇咬伤中毒致溃疡坏死和后遗症关键技术研究”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黄山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祁门蛇伤研究所被评为安徽省国际合作交流基地。

下一步,祁门县将依托御医之乡文化优势和中医药资源优势,继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深耕科技创新,深入开展双招双引,不断优化中医药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完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大力做好新安医学和御医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实做大科普与宣传,积极打造具有祁门地方特色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谱写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康养融合发展新篇章。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