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在法兰西的青春岁月
2022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追寻民族复兴梦
安徽青年在法兰西的青春岁月

戴贝贝 冷子璇 文/图
陈延年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左起一排6陈乔年、8陈延年;二排5李慰农。
陈乔年
李慰农
在德国哥廷根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合影,右起一排4朱德、二排1孙炳文、 二排4史逸(安徽桐城)、三排1房师亮(安徽铜陵)、三排2许包野、三排4谢唯进。
 

2022年7月初,《寻路法兰西——中共旅欧支部文物史料展》在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全面展现了国人旅欧勤工俭学时期的光辉历史,生动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救亡图存、追寻真理、留学报国的红色之旅。

近代中国面临的严重民族危机,迫使无数仁人志士出国留学寻求救亡图存之道。其中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轰轰烈烈,据统计,20世纪初,先后有20批次、1800余位中国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漂洋过海探求救国救民真理,追寻民族复兴之梦。

这场运动缘起早期旅法同盟会提倡的留法俭学,发端于巴黎中国豆腐公司工人的工余求学,依托于一战期间旅法华工的教育基础。五四运动后,在华法教育会、留法勤工俭学会、留法俭学会的倡导与组织下,在青年进步社团的积极推动下,赴法勤工俭学“几为举国公认之唯一要图”,在1919年至1920年这短短两年间,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青年学子启航上海滩 , 奔赴法兰西。据考证,其中安徽留法勤工俭学生70余人,在这当中有陈延年、陈乔年、李慰农等一批优秀青年学子。

觉醒年代,兄弟赴法

为了丰富学识、寻求革命真理,受到“工读”新思潮影响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筹划赴法深造。在华法教育会的资助下,1919年12月25日他们登上“盎特莱蓬”号邮船,在上海杨树浦黄浦码头起航,历经34天,在 1920年1月28日抵达法国马赛港,同行的有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人。

在法留学期间,陈延年、陈乔年勤工俭学,做工学习两不误。兄弟俩相继经历“二二八”运动、6月拒款斗争、9月争回里昂中法大学斗争等,得以深入地了解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实际,考察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社会制度,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通过比较和分析、论争与实践,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了新的觉醒。

改名立志,“慰农”报国

李慰农,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原名“李尔珍”,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慰农”,立志以实际行动告慰苦难的农民大众,为振兴中国的农业、拯救农民出苦海奋斗终生。

1919年12月,李慰农被安徽“华法教育会”录取,由沪乘轮船赴法“勤工俭学”。留学期间,李慰农在鞋刷厂、橡胶工厂做过工,积极参与旅欧学生和华工们筹建党组织的活动。身在海外,李慰农每每想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就更加坚定献身革命、改造国家的决心。在紧张务工之余,他努力补习法语,并且自学德语和俄语,以方便阅读马列主义原著及相关作品,逐渐成为颇有理论根底和活动能力的骨干分子。

共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2年6月,李慰农和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李维汉等18人,在巴黎西郊布伦森林中召开中国少年共产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遵照国内中共中央指示,组织名称改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周恩来被选为旅欧总支部书记,李慰农为总支部成员。

自1923年起,中共旅欧党团员分批奉调回国或赴苏联学习后回国,融入到国内革命的洪流中。1923年4月上旬,根据中央指示和安排,陈延年、陈乔年和赵世炎、王若飞等12人抵达莫斯科,进入东方大学学习。随后在1923年底,李慰农从法国转往苏联,也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参加中共旅莫支部的活动。

中共旅欧支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摇篮。这些满怀着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有志青年,一经回国便积极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在许多地区和部门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他们奋战在革命一线,有的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有的为新中国建设事业鞠躬尽瘁作出了突出贡献 , 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座座丰碑。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画卷中一段“伟大的足迹”。  据《安徽画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