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巢湖:绿色发展 成为靓丽“名片”
2022年8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长江巢湖:绿色发展 成为靓丽“名片”

记者 唐朝/文 黄洋洋/图
高铁穿过十八联圩生态湿地
巢湖岸线
马鞍山薛家洼生态园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鞍山市、合肥市考察调研。总书记强调,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同时,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年来,从薛家洼生态园到十八联圩湿地,马鞍山与合肥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执行生态保护举措,实施综合治理,使长江与巢湖成了安徽省两张靓丽的绿色发展“名片”。

上岸渔民“抱团取暖”过上好日子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考察时强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

近年来,上岸渔民陈兰香见证了薛家洼的改变,也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2019年,一直“水上漂”、原名“三姑娘”的陈兰香一家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有关“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捕”号召,主动结束了“水上漂”的生活,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上岸安家落户。

“过去船上没通电,也没有水,后来虽然通了水电,但也很不方便,冬天冷、夏天晒,上学、看病都是问题。”陈兰香回忆道。如今,退捕后陈兰香得到了政府的补助,买了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摆脱了在江里“漂泊”的生活,过上了踏踏实实的日子。

上岸后,当地政府为陈兰香一家办理了养老保险,还关心陈兰香一家的就业问题,针对渔民世代打渔,文化基础弱、岗位适应力不强,政府委派专人上门帮扶指导,帮助陈兰香的丈夫介绍护渔队的工作,在江边清垃圾,防止长江偷捕行为。这份工作不仅能够发挥他的专长,一个月下来也能有两三千块钱收入。

与此同时,为引导上岸渔民“抱团发展”,2020年10月28日,马鞍山市三姑娘劳务服务公司注册成立,先后吸引了包括陈兰香在内的9名上岸渔民参股。

“雨山区以渔民‘三姑娘’陈兰香创业为抓手,引导全区渔民以户为单位积极参股,真正实现了‘退得了、稳得住、能致富’。” 马鞍山市雨山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继飞说道,“在充分考虑到渔民文化水平、经营管理能力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区工作专班安排两位同志参与起步阶段的管理工作,‘手把手’帮扶公司迅速走入正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该公司已先后带动17人就业,实现经营收入近160万元,2021年公司分红共14万元。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薛家洼地处长江东岸,过去,这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内建有非法码头,存在散乱污企业,停靠着渔船和住家船,被戏称为“五毒俱全”的地方。

长江岸线是宝贵的资源,也是马鞍山绿色发展的“命脉”所在。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胡伟介绍,近年来,马鞍山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一体推进退田还湖、植被修复、水系连通、生态移民等工作,确保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减,对薛家洼地区进行了集中整治。

如今,薛家洼的生产岸线变成了生活岸线、景观岸线,薛家洼生态园及滨江湿地公园等在“网红”打卡地榜上有名,滨江夕阳、江豚戏水俨然成为马鞍山的独特景致。

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考察时,对马鞍山提出了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把马鞍山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两年来,马鞍山市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实现了质的跃升。

在推进岸线整治方面,马鞍山市推进“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大行动,以薛家洼为突破口,实施了23公里长江东岸综合整治,变生产岸线为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打造城市生态客厅。

与此同时,马鞍山市完成了4823个长江干支流入河排口雨污水管网排查工作,完成了11个入河排污口微型水站建设并投入运行。紧盯重点行业治理,开展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排水管网排查及污水处理设施评估,已探测管网1168公里,检测979公里,交办管网混接问题966个,按照“一口一策”原则,完成排污口整治866个。整治散乱污企业756家,拆除长江干支流非法码头158家、船舶修造企业34家,关搬畜禽养殖场户497家。

此外,马鞍山市还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坚持按照“四有一畅”做好安置保障工作,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环巢湖十大湿地完成修复任务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肥东十八联圩湿地考察,强调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巢湖综合治理和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合肥举全市之力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其中强化湿地保护修复是一项重要举措。按照流域规划,系统治理理念,围绕生境、水系、水质、水量等湿地保护的核心问题,规划建设10处湿地,总面积100平方公里。

其中,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位于巢湖北岸肥东县千年古镇长临河镇境内,南淝河入巢湖口以东区域,规划范围面积2760公顷。待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工程一、二、三、四期项目全面运行后,预计年净化南淝河水2.9亿立方米,每天净化80万立方米,消减氮磷入湖污染20%至30%。

“十八联圩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南淝河水质净化,并且现在也已经初步发挥功效。”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郭莹介绍,南淝河的河水从北边进入十八联圩湿地时一般是四类到五类水,但是经过湿地的表流净化之后,能达到三类水质的标准,可以为巢湖的水质净化尽一份力。”

截至目前,巢湖湖滨、三河、十八联圩等10个湿地已完成修复任务。累计完成投资58.5亿元,恢复修复湿地6.5万亩,种植乔木41万株,灌木335.4万平方米,水生植被906万平方米。

今年74岁的李业炳是肥东县长临河镇施口社区居民,同时也是一名湿地建设的见证者。“这两年来,可以明显感觉到水质变好了,河里的鱼虾变多了,以往每年夏天都会散发的蓝藻的臭气也几乎绝迹。”作为十八联圩的原住民、退捕渔民和如今的湿地护林员,李业炳感触颇多。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我们也将总书记的关心化为我们工作的动力。”肥东县长临河镇罗洪社区党委书记梅斌表示,两年来,社区上下将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心间、鼓足干劲,奋力绘就社区发展新图景。“2020年洪水退去后,我们开展了雨污分流改造、垃圾分类回收等工作,这两年村民的生活环境和收入都有了大幅提升。”梅斌说道。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