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巢湖,“生态修复”成效明显
2022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八百里巢湖,“生态修复”成效明显

■ 记者 徐越蔷/文祝亮 周诚/图
巢湖风光
巢湖岸边的渡江战役纪念馆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近年来,合肥将巢湖综合治理紧紧抓在手上,创新思路,强化举措,扎实推进。通过多年努力,巢湖综合治理正在从“九龙治水”向“合力治水”转变、从“一湖之治”向“流域治理”转变、从“污染防治”向“生态修复”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上半年将完成十大湿地保护修复

人间四月,春色正好。在巢湖北岸的肥东县长临河镇十八联圩生态湿地,水光潋滟,草木吐翠,不时有水鸟觅食嬉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湿地与乡村共建共美的画卷正在呈现。

作为环巢湖湿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在优化南淝河流域水质、丰富区域物种多样性及蓄滞洪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汛期,为确保城市安澜,合肥市主动启用十八联圩及周边圩区蓄洪,有效缓解了南淝河乃至整个巢湖流域的防洪压力。汛情过后,肥东县积极修建泵站排水,同时加快开展十八联圩生态湿地的修复工程建设。

近年来,合肥高标准推进十大湿地建设,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环湖十大湿地已建成9个,累计修复恢复湿地6.2万亩,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黑脸琵鹭等国宝重现巢湖,八百里巢湖正成为候鸟天堂。2022年上半年将全面完成十大湿地保护修复任务,构筑环巢湖水生态、水安全屏障。

生态修复与恢复是巢湖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还巢湖绿水青山的重要载体。合肥市着力构建环湖生态屏障,积极推进生态林带建设,近两年,环巢湖周边及环湖沿线累计完成营造林10.46万亩,种植乔木32.6万株,灌木334.5万平方米、水生植被617.1万平方米。

此外,坚持系统治理,实施巢湖流域“山水工程”。作为全国唯一的湖泊型流域,2021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十大工程,围绕“一湖两带八区”流域生态格局,重点实施节水养田、治河清源等8类措施37个子项目,目前正在有序推进,计划2023年基本建成。

创新水环境的小流域治理模式

“我们采取全流域研究、全方位治理、全过程控制和全方面衔接的流域治理模式,努力做到治理一个小流域,清洁一个小流域。”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巢湖综合治理创新水环境的小流域治理模式,围绕“入河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建立了“减什么、减多少、减哪里、如何减、怎么管”的水环境小流域治理路线图,实现治理工程由点、线向面的转型。目前,正在十五里河(城市型河流)、沙河(农村型河流)流域实践。

大力建设城乡污水处理厂,已建成2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达292万吨;加快推进截污工程建设,创新采用DBO模式在环湖新建3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7万吨;试点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在庐江县白石天河、兆河等流域开展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巢湖治理一直是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地区,合肥市把截污当作头号工程,全面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

本着治湖先治河的原则,合肥还加强重污染河流整治及清水型河库的保护,推动一河清水入巢湖。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南淝河、兆河等入湖河道及支流52条。坚持以河保湖,全面推进白石天河、兆河等清水型河流保护性治理。开展重要水源地保护,实施大房郢水库、董铺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及湿地一、二期工程等一批重要水源地保护项目。

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做出贡献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合肥持续发力,已初步建成环湖绿色有机农业带,引进国内种植业龙头企业,在巢湖一级保护区内利用12万亩土地推广水稻绿色种植。通过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2018~2021年,全市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00.8万亩,带动全市农业化肥减施2个百分点以上;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市已布设30740个测土配方采样点,并建立布点图与数据库,今年春播即开始全面推行应用,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现化肥农药使用负增长。

在城市面源方面,突出源头减污、过程截污,强力推进排口整治、雨污分流、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等工作。按要求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查以及“回头看”指出的雨污混接整改工作,目前已完成5927处整改,完成大排水户整改5164个。结合城市道路建设、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全面加快排水管网的错漏接整治、雨污水分流等措施,提升既有管网的运行质量。

如今,入湖河流水质持续提升,丰乐河、杭埠河、柘皋河、兆河清水河流水质保持优良。全面消除劣Ⅴ类,南淝河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Ⅴ类;十五里河、派河水质保持Ⅲ类和Ⅳ类,均优于国家考核要求。出湖水质保持优良,巢湖湖水平均每年通过裕溪河流入长江约40亿立方米,其入长江前的国控断面裕溪口,近年来一直稳定保持Ⅱ类,对长江干流的环境效益为正贡献,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做出了合肥贡献。

初步建立蓝藻水华应急防控体系

“这几年蓝藻的异味是越来越少了。”家住滨湖新区的居民韩先生很有感触。蓝藻水华一直是湖泊治理的难点,为此合肥不断完善蓝藻水华应急防控体系。

自4月份进入蓝藻水华预警期以来,合肥每日组织专门力量对沿湖蓝藻状况进行巡查,及时发布和报告蓝藻巡查情况,督促沿湖县市区政府采取措施做好蓝藻应急防控工作。与去年同期相比,巢湖蓝藻水华首次发生时间推迟56天,发生次数减少42%,累计面积减少20%。

生态环境部对合肥市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结果呈现逐步好转态势,国控断面年度水质达到考核要求比例由2012年的27.3%(11个国考断面,仅3个通过考核)提高到2020年的100%(15个国考断面,全部通过考核)。全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劣Ⅴ类转为Ⅳ类,2020年一度好转为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牢记生态保护是‘国之大者’,持续打好巢湖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相关责任人表示,确保到2025年,流域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巢湖全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到2035年,力争巢湖全湖水质达到Ⅲ类,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全面建成。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靓的“最好名片”精彩呈现。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