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玉门关    
读书如交友
家风醇正,父爱深沉
3上一篇 2022年4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家风醇正,父爱深沉
——读《傅雷家书》
■ 安徽芜湖 阿敬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虽说生活忙乱,如飞旋的陀螺,但偶得闲暇,我通常会一心沉浸于《傅雷家书》的浓浓爱意与脉脉温情中,蹈海自溺般宁醉不醒——因其确是丰富深刻而又精微细致,“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楼适夷先生赞语)事实上,《傅雷家书》我曾购阅过多种版本。手头的这本是译林出版社的新版,若是细究起来,全书作者应为傅雷、朱梅馥、傅聪、傅敏一家,且系傅雷先生的二子傅敏选编定夺而成,除增添了不少过去的一些版本中所缺失的内容,如在傅雷和夫人朱梅馥女士写给孩子们的书信外,还收录了“钢琴诗人”傅聪的多封信函、大量的傅家照片、楼适夷先生初版代序及金圣华中译英法文信件等独家珍贵资料等,从而使“家书”变得更完整、更丰富,也更厚重。

“这毕竟不是寻常父子之间的闲话家常,而是两位特殊艺术家之间的心灵对话!”确如金圣华先生的由衷叹言,傅雷先生以其极为深厚的艺术造诣,以其“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胸怀与自省精神,及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的渊博知识和独特见地,时时刻刻做儿子“‘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使得儿子终成大器,成为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尽管,傅雷教育子女的方式非常严格,几近刻板,但,这或许只是表象,从一封封饱蕴拳拳挚爱、贴心又牵情的家书中,我们读到的,是“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的那一份无尽无止的期盼与思念,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那一份刻骨铭髓的牵肠与挂肚!

而那些年,长期漂泊异国留学海外的傅聪,在行色匆匆、辗转奔忙之际,在演出比赛之余,或者寂然向隅之时,记忆里,自会莫名翻腾起“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诗句吧——想想,不正是父(母)亲在家信中从不间歇地指导、鼓励和鞭策,给予了他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独自战胜不期而至的各种困难吗?他又怎么会忘记,禀性刚毅、宁折不弯的父亲在家书中常常流露出的温情与蔼然呢!——“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家书一页页,醇厚却不失轻松,深刻而不离日常,不仅维系着浓得化不开的至爱亲情,更映照出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

记得当年到合肥读中专时,我那识不了几个大字却喜欢读书的农民父亲,就曾送给我一本《傅雷家书》。但那时我并不能理解父亲的心,对那本有些破旧的《傅雷家书》更是不屑细读,草草看了几眼,觉得书中的父亲似乎比我父亲还啰嗦三分,便没了兴趣。父亲偶尔也会给我写信,问及那本《傅雷家书》。父亲说,你还在看吗?一时不理解不要紧,也许慢慢地你就懂了……我便敷衍,说书都被我看烂了,其实早就随手送了别人。

后来,我也做了父亲,还做了中学老师。在众声喧哗、繁嚣扰攘的江南小城一隅,当我手抚《傅雷家书》,忍不住回首时,那些逝去的岁月竟在顷刻间纷纷而至——我的农民父亲呵,您是否也感应到了,这些年来盘旋在儿子心头的逃亡雀群般无法言说的悔与愧?是的,我终于从一封封家书里读懂了您的心与爱,而这份爱,沉重如山又深情绵绵,又如阳光,足以温暖我的一生!

(本文由芜湖市繁昌图书馆选送)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