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高于37.2度及时就医
医生挑战“极限”根治巧保肛
专家答疑
桃花朵朵开,养眼又养生 专家:桃花虽好,却不宜长期服用
下一篇4 2022年4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体温高于37.2度及时就医

 

关于居家观察有哪些注意事项?体温多少度算正常?发烧了怎么退烧?在家发生其他意外了如何处理?4月1上午9:50-10:20,本报健康热线0551-62623752,邀请了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内科片区护士长李旭与读者交流。

■ 实习生 郑世庆/文 记者 张倩莹/图

关于居家观察

读者:居家观察是观察什么?

李旭:居家观察主要是观察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通过仔细观察生命体征,可获得患者生理状态的基本资料,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动情况,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

读者:如何选择血压计?在家测量血压要注意什么?

李旭:血压计要尽量选择上臂袖带式血压计,要注意血压计的生产厂家、说明书,且使用前要多次校对指标,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测量血压前半小时内禁烟、禁咖啡、排空膀胱,在安静环境下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如果穿衣较多,则要脱衣测量且脱衣后要休息3分钟左右再测量。测量时可以是坐位或是卧位,无论选择哪种体位,上臂都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线。测量时保证袖带下缘在肘窝以上2~3cm,袖带松紧以能伸进一根手指为宜,过紧血压低,过松血压高。初次测量最好双臂血压都测一次,之后测量数值较高的手臂,多数人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5~10mmHg。

建议选择早晨6~8时和下午4~6时血压较高时间段测量血压,测2~3次取平均值。根据2021年最新血压标准,正常范围收缩压和舒张压为130/85mmHg,血压水平在140/90mmHg则被视为真正的高血压,需要每日吃降压药以及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稳定病情远离高血压并发症。

体温高于37.2℃就是发烧

读者:正常体温的范围是多少?发热程度如何划分?

李旭:根据测量部位的不同,有口温、肛温、腋温三种。口温平均温度37.0℃,正常范围36.3~37.2℃;肛温平均温度37.5℃,正常范围36.5~37.7℃;腋温平均温度36.5℃,正常范围36.0~37.0℃。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分为:低热,37.3~38.0℃;中等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以上。

发烧38.5度以下建议物理降温

读者:发烧了要如何退烧?

李旭:退烧分为物理方法和药物方法。发烧38.5度以下建议采用物理方式降温,切记不要捂。常见的物理降温方式包括:冷敷,使用退热贴或冰块置于塑料袋中制成冰袋,包一条干毛巾,置于额头、双侧颈部、腋窝、肘窝及腹股沟等有浅表大动脉搏动位置,一段时间后体温会有所下降;温水擦浴,用干净毛巾蘸取30度左右温水,在手脚心、腹股沟、双侧颈部等位置擦拭,促使体温降低,不可擦拭心前区和背部,以防着凉。

体温高于38.5度时物理方法降温效果不佳,则应考虑口服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谨遵医嘱;或选择就医打退烧针,如氨基比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但要注意,当前新冠疫情依然严峻,若出现发热症状,要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排除新冠病毒带来的危险因素。

发生意外怎么办

读者:在家发生意外怎么办?

李旭:常见的意外情况包括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气道阻塞等,若发生相应情况,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采取急救措施。发现其他意外情况时,也应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护车时,要对患者进行呼唤,观察意识,对答是否准确,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疼痛、肢体活动变化;不要随意推摇、搬动患者;切勿随意进食或饮水并向周围大声呼救。施救人员不要单独留下患者无人照管。

急救电话拨打要点

读者:120急救电话拨打有什么要点?

李旭:注意口齿清晰报告患者最突出的发病表现和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确切地址、联系电话,便于准确派车。挂电话后,应有人在住宅门口或交叉路口等候,见到救护车时主动挥手示意接应。等待救护车时不要先将患者自行搀扶或抬出来。选择就近医院尽快就诊。

名医

简介

李旭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内科片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擅长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及居家护理,各类血管通路的置入及护理。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