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 真知灼见
耐人寻味的《九十年代》 
看戏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3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耐人寻味的《九十年代》 

■ 安徽合肥 冯长福
 

近日,从合肥旧书店买到一张老报纸,合肥作家协会主办的《九十年代》创刊号,1990年12月8日出版,为对开四版大报。这张距今已有32年的报纸,除了纸页有些发黄,整体品相完好。报名“九十年代”四个字,红彤彤的,格外鲜亮醒目。

1990年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第一年。报名叫《九十年代》,可能与这个时间节点有关,但又不全是。看了头版右下角《九十年代遐想》一文,便不难发现,取此报名还有着更深一层的意蕴。《九十年代遐想》相当于发刊词,文风清新,充满激情:“九十年代,是我们出征的标记。九十年代,是二十世纪最成熟的年代,是二十世纪最清醒的年代;她透出了新世纪的曙光,一张《九十年代》,是我们骄傲地迈入新纪元的通行证。”

这张对开四版大报,是一张文学报,头版既有要闻,也有书的序言;二版和三版,分别用整版的形式刊发了两篇报告文学《走向大世界》《钟之韵 情之韵》,这是那个年代文学与企业联姻而形成的一道独特“风景”;第四版为“九狮”副刊。

新闻和历史是一对同胞兄弟。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历史则是昨天的新闻。这张报纸头版刊发的《合肥作家协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印证了这句话。 “1990年10月22日下午,合肥作家协会在城隍庙百味园中的‘四川酒家’,举行新闻发布会,同时举行长篇报告文学《热土沧桑》的首发式。”这无疑是合肥文坛的一件盛事。文中还记录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合肥作家协会于1990年6月8日正式成立;二是出席会议的著名作家鲁彦周在发言中表示,以作家协会名义举行新闻发布会,这在安徽尚属首例;而作家协会为自己的会员举行作品首发式,这在省内也是首次。

“九狮”副刊有散文、诗歌、随笔、篆刻等作品,文体多样,内容丰富。副刊名“九狮”源于合肥有个标志性建筑——九狮苑。它位于长江路和马鞍山路交汇处,曾是九狮河与南淝河的交汇处。九狮苑里有座高14米的乳白色穹隆式九狮雕塑,为合肥的城市标志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副刊以《梁小斌诗抄》为题,发表了著名诗人梁小斌的三首诗:《红砂石建筑群》《我与这个世界并无仇恨》《这里靠近心脏》。梁小斌早年是合肥制药厂的一名工人,1980年他参加了《诗刊》社首届“青春诗会”,并于当年10月在《诗刊》发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等作品,一举成为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一直喜欢梁小斌的诗。2014年冬,我曾采访过大病初愈、身体还有些虚弱的梁小斌,听他讲述创作经历、诗歌主张以及生活困境等;今年3月21日“世界诗歌日”,我特意从书柜中找出梁小斌签名送我的诗集《少女军鼓队》,再来品读;才隔几天,又买到一张刊有他诗歌作品的老报纸,感到很“巧”。

“九狮”副刊还刊发了时任安徽省总工会主席、著名诗人卞国福的组诗《中国工人颂》,励志鼓劲,振奋精神。还有一篇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章《<希望>杂志社始末》,介绍了合肥知名文学刊物《希望》的“前世”。1980年创刊的《希望》,是从上世纪60年代《合肥文艺》和70年代《文艺作品选》《文艺作品》逐步“演变”而来的。

历史是由细节组成的。这张《九十年代》老报纸,算不算合肥当代文学史的一个“细节”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