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有序的“陪诊”才是患者之幸
总有人,在默默爱着你
生活再忙碌 也要坚持输入精神食粮
给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减负是百姓福音
整治超时加班须走好两步棋
下一篇4 2022年3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规范有序的“陪诊”才是患者之幸

■  钱夙伟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王恒/漫画
 

为患者排队挂号、帮忙拿药取报告、陪伴看病……近年来,陪诊服务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2.6万人在淘宝搜索“陪诊”。据不完全统计,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超过500家,生意好的店铺月销达上千单。(3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些年,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得到广泛运用,传统的“三百六十行”之外的新职业从业者大批涌现,按以前的眼光让人不可想象,但就如“职业陪诊”,现在已经是不少人现实中的不可或缺。

作为一个新兴职业,陪诊员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包括取号、候诊区候诊、与医生沟通、交钱拿药,还能起到针对性的指导作用。“有的医院挂号取号比较复杂,有的医院科室分得很细,这就需要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护士陪诊,才能帮助患者精准挂号,提高看病效率。”

显然,陪诊员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比如老人就诊,“子女们不放心,认为有个人陪着父母去更好。”而年轻患者同样也有陪诊的需要,比如,因为手术麻醉或者加强核磁等过程中要求必须有人陪同,而这于异地单身打工者,或一时难以找到能帮忙的朋友,或不愿意麻烦别人,陪诊员就是最适合的选择。

但专家指出,这一工作存在着单量不稳定、从业者鱼龙混杂、缺乏行业规范等问题。比如,从事陪诊服务的人除了专业护士外,还有很多没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人,甚至还有黄牛也在做陪诊服务,不仅声称可以帮忙挂号,还可以安排接机、住宿一条龙服务。这类从业者能够帮助患者拿东西、确定看诊路径,但在疾病描述、解释专家术语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从而影响到服务体验。这显然有监管滞后的因素。尽管职业陪诊已经是不少人现实生活中的刚需,但职业陪诊员这一新兴职业,还没有进入职业目录,尚无行业制度规范、准入标准。

无疑,为维护求诊者的权益,保证陪诊的规范有序,职业陪诊员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只有规范有序的“陪诊”才是患者之幸。显然,加强对职业陪诊员的监管,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