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遇疫情,务必答好防疫这道“考题”
自我提升的三个境界
成年人缓解难过的方式 只有一种
一车一盔 撑起“头顶安全”
别让“全职太太”成为“危险太太”
3上一篇 2022年3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别让“全职太太”成为“危险太太”

■ 贺 成
 

“全年无休”“失去自己的发展机会和选择的权利,没有自己的生活”“与社会脱节,没有自信”……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不少女性离开职场,回归家庭当全职太太。然而,全职太太并不受年轻女性欢迎,被认为是一份“高危的职业”。(3月24日《工人日报》)

一个家庭,只要孩子老人还需要照顾,总需要有一个人付出。然而,因为一些历史原因,付出了还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甚至得不到相应保障,这也难怪要引发担忧、焦虑。

实际上,近年来,关于保障全职太太权益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这部分群体在家庭中作出的贡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提交了“建议建立家庭全职服务成员职业权利保障制度,维护家庭全职服务成员的合法权益”的提案。

同时,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确立了离婚家务补偿制度,这也是对家务劳动无形价值的一种肯定。从提案引发的讨论看,恰恰说明这部分群体的贡献正在被社会公众认可。

不过,“职业权利”涉及的问题更为复杂。一方面是,如何重返职场、各种保险如何兜底、工龄如何计算,这些都亟待破题;另一方面,由谁开工资、薪酬开多少、是否需要设置KPI考核等等,都不能含糊不清;此外,夫妻双方的关系并非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将全职太太作为一种职业,如何使之在亲情伦理上站得住脚,还需要做更多更细的工作。

现在不仅是“全职太太”危险,随着“全职先生”出现,“全职先生”也很危险。而具体如何保障一方的合法权益,本身也有很多方法和路径。比如,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家庭成员对全职一方的付出给予肯定和理解,承认他们劳动付出的经济价值;比如,有关部门为这部分人群提供更多重返职场的机会和必要的技能培训;再如,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在一方诉诸法律时,能保障他们应有的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只要把“家事”当成“国事”,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不断细化操作措施,当下的“全职太太”就不可能成为“危险太太”,未来的“全职先生”也不会成为“危险先生”,从而促进新型家庭更加和谐。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