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节约用水,应成为一种文明自觉
愿你珍惜当下 不负生命中的每一天
改变生活质量的“分钟定律”
警惕招聘时“工资面议”陷阱
常态化防控举措落实要有刚性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3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警惕招聘时“工资面议”陷阱

■ 杨玉龙
 

“工资面议”是一些用人单位发布招聘广告时的常见用语,其给求职者最直接的理解是工资待遇有待双方协商确定。可是,在实践中这一约定很容易变成用人单位刻意为求职者设下的陷阱。(3月23日《劳动午报》)

此前就有媒体表示,表面上看,“工资面议”似乎意味着允许协商,对劳资双方都很公平。实际上,这是很多用人单位忽悠求职者的把戏,其中隐藏着诸多“猫腻”。而从现实来看,类似的“工资面议”陷阱依旧存在,这就意味着,求职者若不多加小心,极有可能落入陷阱,招致自身权益受损。

通过相关案例来看,由于当时没有将“面议”的结果写入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只好哑巴吃黄连;在招聘宣传时,“工资面议”的字里行间包含有丰厚的薪酬待遇,待到求职者千里迢迢赶赴现场应聘,公司承诺的月工资只是同行业的80%;还有的是,是劳动者未达到“干得好”的标准,从而拿不到所承诺的工资。

“工资面议”虽不稀缺,但其中的套路不得不防。从法律角度来讲,“工资面议”是一种口头协议,虽属合同范围,能够产生对应效力,但因基本靠双方信誉来维系和履行,导致一旦出现劳资纠纷,往往口说无凭。因此,求职者面对“工资面议”时应多些谨慎,也应该多些法律知识的学习。

对于企业来讲,应该增强依法用工意识。《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公司笼统地以“工资面议”取代如实告知劳动报酬,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不尊重,也涉嫌违法,对此理当规避。

而从情理角度来讲,“工资面议”往往是用人单位故意给出的悬念和幻想引诱求职者上钩,实质上更可能是为求职者设置了一个怎么努力也实现不了的工资期望。诚如前述,“干得好可以加薪”中的所指的“好”,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没有量化标准。这对劳动者显然有失公允,企业这种做法也注定会套住自己。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